小布 发表于 2008-5-11 15:05:28

[分享]细节之处看巴黎人的本色

<P align=center>
<H4 align=center><U><FONT color=#0000ff></FONT></U><FONT color=#0788a5></FONT></H4><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color=#0788a5><IMG src="http://byfiles.storage.live.com/y1pTi_Jt8RoUnAeik7jDDGv-8qVT_yr0xTkV_Brv-B4cInBxx3HhW3WP51g-idLKk_qdQneY3jpmz8"></FONT></FONT></P>
<P>住在巴黎的人,谁也少不了与铁道打交道。巴黎的地铁四通八达,像蜘蛛网似通向各个街道。各个地铁站因地势的关系,忽上忽下,或东或西、七拐八弯,如果不懂得法语,看不懂站名,一定会觉得像迷宫一样。 <br></P>
<P>每逢上班时刻,急于上班的人们像潮水似地哗哗地涌进地铁站,当他们在长长的输送带上急走,就走出巴黎人特有的气质来,他们脊背直挺,迈出去的腿很有力气,全身是那样富有弹性。显得特别有精神。女人们的高跟鞋踩出一阵阵的咯咯咯声,像密集的小鼓声似让人振奋。她们的披肩的长发也随之飘动起来。看来,他们从小对言行举止都十分讲究,不然,那有这种气质。难怪留学生刘晴说,巴黎人走路像跳舞一样好看。 <br>
<P>每当我站铁轨旁的廊道上等车时,还喜欢悄悄观看人们的服饰。当然只能悄悄地看,你若直勾勾地看过去,人家会认为那是很不礼貌的事。我发现,巴黎人着装挺耐看。如果上面是浅灰的衬衫,大都会搭配深灰的裤子,深灰的鞋子,青年人喜欢穿蓝色的牛仔裤,如果上面是白色套头衫,鞋上大都会穿白色的旅游鞋;如果上面蔚蓝色的套头上衫,鞋上就上蓝色的鞋子。总之他们特别讲究颜色的搭配与协调,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这大概是巴黎人从小受到艺术的熏陶,审美情趣自然比别的地方高出一筹。难怪在T型舞台上,巴黎人一直主导着时装的新潮流。 <br>
<P>巴黎人还有一个特点,在公众场所,大都不讲活,更不会嘻嘻哈哈地、高声大嗓地和熟人打招呼。碰到熟人就笑着点点致意,既便有什么急事要讲,也是迎上前去,将嗓门压得低低的,旁边的人根本听不到他们在说些什么。所以,不管是站在候车的廊道里,或是坐己在奔驰的列车里,都是安安静静的。刚到巴黎的时候,我也觉得有些拘束,有些不自在。可没几天也就习惯。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法国人清高,法国人傲慢。可法国人认为,不能因自己的谈话,而干扰了别人的生活。安静的环境的确是读书的好地方,所以,路途远一点的客人,屁股刚刚挨到车厢的椅子上,便从背包里掏出一本书来,旁若无人地阅读起来。有一次,我禁不住好奇,便算了算,大约六十来个人的车厢里,竟有11个人在读书。看着那些埋头读书的侧影,爱爬格子的我,心里特别的温润,像沙漠中艰辛跋涉的人看到一片诱人的绿洲似的欣喜。不是有人哀叹,现在,能认认真真地读几本书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可是,繁华的巴黎书香依旧! <br>
<P>在巴黎的街头,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两种回收筒,高大约2米,宽1.5米左右,齐眉处开了一个长口子。一种是墨绿色的,一种是浅绿的。浅绿的顶端像屋沿,能为开口的地方挡风雨。更像是一间没门的小屋。挨女儿家最近的那个地铁站旁就有两个。
<P>女儿己经介绍过,那浅绿的是旧衣回收站,人们把旧的、或者不想穿的衣服,都塞进口子里。 <br>
<P>捐的人多不多? <br>
<P>谁家没有旧衣服啊,都得拿到这里来,再由相关的部门清洗和筛选,好的分给穷苦人,其他的再另行处理。那墨绿的是给市民扔啤酒瓶的,我们家的空酒瓶也得扔在这里。 <br>
<P>那得走七八分钟呢。 <br>
<P>上班时,我就顺路捎去,也没太麻烦,入乡随俗嘛。女儿很认真地晃了晃头说。 <br>
<P>正说着,一辆小车停在墨绿的回收筒旁,从车上走下一个老人,他将装在塑料袋里的酒瓶子,往长口里一塞,咣当一声脆响,酒瓶子掉进“绿筒”里。他再返回车里,一眨眼,小车便消失在前面的十字街口啦。 <br>
<P>人们挺守规矩的吗?我说。 <br>
<P>那当然,法国是生产葡萄酒的大国,一年要用多少酒瓶子,可以回收再生产嘛!节约资源嘛。这道理谁不懂呢? <br>
<P>道理是人人都懂,可能否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这就要看民族素质如何了?突然,我的心里波涛翻涌。素质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归根结底还是文化积淀的结果,文化并不深奥,或不可捉摸,文化其实就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状态,生活品质,甚至是人们的言行举止。体现人们如果对待自己,对待别人,以及如何对待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从大处讲,文化是民众的必需,也是立国之本哪。</P>
<P>巴黎的地铁非常发达。我在巴黎的日子,基本上是一个人出门,怀揣一张地铁图,不会法语,也可以走遍巴黎——我不会法语,有的时候非常懊丧,但是,法语和英语相通,用英语解读法语,就像用汉语解读日文,大致也能把意思弄明白。更重要的是法国人会英语的很多,我的感觉是地铁站、公交车站的司机们,公园里的保安,街上漫步的老太太等,都会英语,这是一个真正的国际化的都市,一个不会法语的国际人完全可以凭借英语在这里生活。老实说,我不会法语,一句法语都不会,但是,我碰到的法国人,几乎都能用英语为我指路,去法国前,在新加坡,就听说法国人傲慢,不喜欢说英语,我倒是没有碰到。 &lt;P&gt;    总的来说,巴黎的地铁没有上海的新,也没有上海的干净。在巴黎的地铁里走路,你一不小心就可能踩在一个醉鬼的身上;在巴黎的地铁里,你不仅仅会碰到涨潮似的人流,还会碰到便溺,当然便溺的味道就更是不在话下了,许多车站就沉浸在隔夜便溺的馊味之中——为什么巴黎的地铁会这样呢?其实,不仅仅巴黎的地铁里是这样,巴黎的大街上也是这样。在巴黎的街上漫步,你常常会碰到一坨宠物的排泄物。巴黎养狗的人很多,遛狗的人也就多,遛狗而不帮助宠物打扫便溺的人也多,可能有许多巴黎人,实际上是把大街当作宠物便所来用的吧,或者巴黎的宠物有在大街上随地便溺的爱好? &lt;/P&gt;&lt;P&gt;    后来,到了英国,发现,英国的地铁要干净很多。由此得出结论:伦敦的城市管理水平比巴黎高,伦敦的居民素质要比巴黎好,伦敦的宠物们也比巴黎的素质好。总的说来,我的感觉是,巴黎真正有教养的人都在开车上下班,所以,巴黎街上的车比伦敦的多。巴黎地铁里的人素质比较低,他们可能觉得坐地铁有随地大小便之利——也因此,巴黎的地铁才会比伦敦的脏。伦敦街上的汽车比巴黎少,伦敦坐地铁的人就比巴黎的多,但是,伦敦人不喜欢在地铁里便溺,伦敦的宠物也不随地大小便。在伦敦到处可以看到宠物便溺箱,箱子上写着“宠物便溺ONLY”,很有意思,市政当局为宠物想得周到,宠物的爸爸妈妈们也愿意接受市政当局的安排,发现宠物排泄,一定会收拾一下,把宠物的排泄物收拾到“only”箱子里去。为什么收集宠物排泄物的箱子上要注明“only”呢?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很困难,对于伦敦人的思维,我到现在还没有猜透——可能是“此箱专门为宠物准备,人类请勿使用!”的意思吧,它的言下之意可能是“人类不能在大街上大小便”! </P>
<P> 巴黎的地铁四通八达。我有一个特殊的游玩方式:坐公交或者地铁,一站一站地下,一直到底站。我去新加坡的第二天,办落地签证的时候,有三个小时的空闲(新加坡政府的效率非常高,签证什么的一天内就可以解决),就一站一站地沿着新加坡东西线乘,一直从第一站“文礼”坐到最后一站“东海岸公园”。新加坡地铁每一站的风景都有不同,其站台设计也有变化,所以有可观性,特别是新加坡地铁交汇站台的设计,更是让人叹为观止——从文礼始发,向东三站,东西线和南北线在这里交汇,交汇处,东西线和南北线是并行的,换乘的旅客,只要走5、6步远,就可以从一条线换到另一条线上。不过这还不是新加坡地铁最绝妙的地方,真正绝妙的是管理水平,任何时候,你从东西线下车——无论你从哪个方向来——必然在5、6步远的南北线上有一部(始发)地铁(这里是南北线的始发站)正停在那里等你,这种换乘的便利没有体验过的人真是难以言说的,你甚至可以穿过中间的南北线车厢,到另一边的东西线上乘回头车。这种管理水平,让我叹服。在巴黎我也如是炮制,发现巴黎的地铁本身是乏善可陈的。 &lt;/P&gt;&lt;P&gt;    但是,巴黎的地铁里常常会有各种各样的乐队在演奏或者歌唱。而且他们的水平都很高(至少要比伦敦地铁里的歌手和乐手们高很多)。一次在伦敦一座地铁站,看到一位中年胖女士在那里摇摇摆摆地唱卡拉OK,音调似乎是我熟悉的,又似乎是我不熟悉的,总之是似是而非的。等我坐着自动扶梯,离开她很远了,才听出了,她唱的是走了调的电影《泰坦尼克号》插曲“随风而逝”。一次,路过千年桥,这座耗资两千多万英镑(初建耗资1820万英镑,接着又耗资500万英镑对之进行了修理加固)的步行桥,是专门为迎接新世纪建造的,桥上有个年轻人在弹电吉他,他演奏的是吉他名曲“爱的浪漫史”,不过,老实说,他的演奏水平,可能连我都不如,节奏不准确,有些地方指法简化了。 </P>
<P>巴黎地铁里的音乐家们整体水平不错,几乎是专业水平。一次去左岸大学区拜访一个朋友,在Republique换乘站换车,一下地铁就听到非常悦耳的歌声,转过拐角,看到的是一个五人演唱组正在表演。我猜他们可能来自墨西哥吧,他们有着黑黝黝的皮肤,浑厚纯净的歌喉,除了一把吉他,其他似乎都是南美民间乐器。他们对乐调的处理和现场发挥,非常专业,但是又很质朴,透着未被规驯的野性。每一曲终了,他们都能获得巨大的掌声。感染力让人震惊甚至难忘,我在那里听了半个多小时,差一点忘记了时间,误了和朋友的约会。那次以后,我就很注意那些地铁演奏者了,不再把他们当作乞讨者,他们即使是卖艺求活,也还是高贵的,并不辱没音乐的神圣。 &lt;/P&gt;&lt;P&gt;    和一个朋友谈到这种地铁音乐,朋友说,巴黎的地铁乐演奏者,大多是有证件的,经过地铁公司的考核,他们是巴黎地铁公司提供给乘客的服务的一部分。我想,这位朋友的说法可能是夸张了,地铁公司怎么会真的允许流浪艺人在自己的地盘上搞艺术王国?大概是出于无奈不来驱赶他们罢了,不过如果地铁公司真的给这些人发准演证,也是不过分的,这些人的确很有水平。再说,巴黎地铁公司把地铁管理得这么破旧肮脏,也没什么理由来驱赶他们:他们的音乐是那么充满活力(我总是对来自民间的活力保持着敬意),他们的歌喉是那么纯净,他们倒是让地铁增光了不少! </P>
<P> 当然,巴黎的地铁站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观赏的地方了。有些车站还是有意思的,比如卢浮宫站,那个著名的玻璃金字塔,就在这里,傍晚的时候,金字塔里面的灯光照出来,透过那些玻璃,装点了卢浮宫广场上的夜空,的确是非常美的,圣日耳曼地铁站在大学区地下,站台的墙上,用幻灯机打着名著的片段,这种新颖的设计,让人感叹法国人的创造力和对新奇事物的接受能力。 </P><br>

宁贝勒 发表于 2008-5-12 19:28:18

不看也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分享]细节之处看巴黎人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