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178:}{:1_178:}
{:soso_e189:}
{:1_182:}{:1_182:}
{:soso_e189:}
神色----还是神在前,色在后
{:soso_e163:}
{:soso_e163:}
{:soso_e163:}
有道理。学习了。{:soso_e183:}{:soso__10169062262133571330_1:}
用子玉的罐子砸赵王{:soso_e113:}
{:soso_e179:}
哈哈哈,这是谁在翻箱底?!{:soso_e181:}{:soso_e152:}
杨柳细腰 发表于 2014-3-17 09: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用子玉的罐子砸赵王
我一定接住!!{:3_279:}
“相虫“一个真正的爱虫者,从收虫落盆到封盆挂印,随时随地都因观察虫的变化。至于”神相“论,无论过去或现在的养虫大户到手之虫,几乎都经过一道道筛选后才到手中。就拿秦子惠来讲;他特别看重我们这里出的虫,”功虫录“上有很多虫出土在我们这里。而到他手里几乎没有一条是刚出土的!虫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周转,弃留恐怕养虫者都能分清一二。我写这些的目的是想讲;蜕变成虫不久的时候,用所谓的神相去看虫是不太科学的。在秦子惠的‘补遗”中有这样一句;“破除一切忌疑,合乎通体相宜,斯谓得之矣”
忆初 发表于 2014-4-6 14: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相虫“一个真正的爱虫者,从收虫落盆到封盆挂印,随时随地都因观察虫的变化。至于”神相“论,无论过去或 ...
说的好,多探讨,才能有感悟!
赵王在燕京 发表于 2014-4-6 15: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说的好,多探讨,才能有感悟!
{:soso_e183:} {:soso_e181:} {:soso_e160:}
第一眼很重要,看的就是神,调养过程中再看细节定身份,量才适用。
原问 发表于 2014-4-6 18: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第一眼很重要,看的就是神,调养过程中再看细节定身份,量才适用。
高手!!{:3_303:}
本帖最后由 原问 于 2014-4-7 19:40 编辑
赵王在燕京 发表于 2014-4-6 22: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高手!!
哈哈赵王谦虚啦,是你的高论。
原问 发表于 2014-4-7 19: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哈哈赵王谦虚啦,是你的高论。
哪里有高手,就是喜欢玩!{:3_279:}
赵王在燕京 发表于 2014-4-7 20: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哪里有高手,就是喜欢玩!
越说越谦虚啦,高手队伍里有你的。{:soso_e113:}
原问 发表于 2014-4-7 21: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越说越谦虚啦,高手队伍里有你的。
真的??!{:3_279:}
忆初 发表于 2014-4-6 14: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相虫“一个真正的爱虫者,从收虫落盆到封盆挂印,随时随地都因观察虫的变化。至于”神相“论,无论过去或 ...
精辟 {:3_294:}
咱老实交代 没看过古虫谱 秉承的只是家师的言传身教 实在是门外汉 加入这讨论有点战战兢兢: 总感觉第一眼为什么要看“神”呢 ?用一个“势”字 是否贴切一些 ?
咱可说好了 赵王兄不许笑哦 不然烧刀子的伺候! {:2_219:}
飞雪樱花 发表于 2014-4-7 23: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咱老实交代 没看过古虫谱 秉承的只是家师的言传身教 实在是门外汉 加入这讨论有点 ...
主要是看前瞻性,到中秋它能变成啥走向......
早秋收虫,大部分都比较模糊,
对虫虫的理解,认知不同,感知也不同......{:2_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