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山东虫最好是毋庸置疑的。若是南方虫好,那干嘛这么多南方人吃苦受罪(说实话,我这个山东人都不愿意受这个罪),带着大把钞票来山东拼刺刀。
{:1_178:}{:1_199:}{:1_179:}
昼夜温差大 出好虫子 明显南方虫子差,山东还是玩虫人的圣地
安徽也有打不跑的狞虫,请教一下这段历史,狞虫这个称谓的由来,我对蟋蟀的文化非常感兴趣,谢谢了.
虽只在表面、但是一语道破现在山东虫大量扑捉的现状
没用的、山东政府把蟋蟀作为第三产业来发展,就是鼓励更多的人去逮虫
要是比厘码,南虫占绝对优势。所以古时候南虫风骚最主要的就是这个原因
要是比漂亮,南虫非常精彩,颜色细腻丰富,搁在王爷手里那叫光彩夺目,非凡物{:soso_e128:}
三秋清 发表于 2011-9-1 14: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早期是比斗,南方虫占优,同样大头项,南方虫更重。
现在是吊打,北方虫占优。同重量,北方虫头项更大。
{:3_292:}密度问题。
同体积,南虫重;同质量,北虫大。
南虫出于自捉,北虫多数为收购。一条北虫,从出土到入你盆中,要经过多少眼睛端详审视?选择面上,北虫广得多,笼统比较出将率,也不说明问题。如果拿十万条北虫,和十万条南虫进行出将率研究,才有意义。
流行吊打,按重量捉对厮杀,北虫拍子占优,才是决定性因素。
本帖最后由 来虫擦牙即走! 于 2011-9-4 11:20 编辑
曾经我所住的小区就是名虫产地,每年必出大将。小时候玩虫从来都是自抓,从不收虫。曾经住我楼下的兄弟捉到一条号称“小金蝉”的上海土虫,每天斗四五场。无人能斗败它。后来有一虫友带来一批山东皮子虫跟我们斗,上海虫几乎全线崩溃,唯独“小金蝉”力挽狂澜,大约十五六点的笼魄打对方三十点笼魄的一等虫(对方一等虫里最小的一条),战了约5分钟,用了5次绒球夹对方败走。(小金蝉一般就是不管对方比它大多少,一滚就胜,无往不利,只有这次滚了5次)我朋友的小金蝉便成了传说。以前出土的名将数不胜数比如老皮壳重紫脆翅,红牙青,金黄色的黄虫等等,很多那时候年长的虫友都来咱们小区捉虫去场子里斗。我从小玩高级别的虫长大,所以对虫的理解也相对要深刻一些。
上海虫以前就是要么不出,出了就是特特特棒的。可惜后来城市搞绿化,运来了大量泥土盖在绿化带里面种上麦冬草。自此以后再也没出过猛将。一方水土养一方虫。曾经的传说便不复存在。
有见解,但要不特别保护,总的说一代不如一代
蟋蟀就同人 山东就比南方的厉害? 南方的就比北方的厉害?同理
清存 发表于 2011-8-29 20: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呵呵 还真有你这样不懂虫的
你很懂吗?你觉得北虫好就来上海,等你电话联系,全部上海土虫,多大花面我开你天窗
不要崇山媚鲁了,其实只要产虫地都有好虫,很多产虫地城市化进度太快,大片的农田难觅,多走点路还是能找到,我想不至于比山东还远吧,好虫是要有虫缘的。
想法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我觉得这个楼主大哥说的保护西蟋蟀资源肯定没错.但是小弟玩过南北两地的虫子(都是一些大路货).我个人觉得南虫总的来说还是软.山东的虫子有点南方的皮色.还有北方的硬度.我觉得山东还是首选
我个人养虫多年。目前市场上面的大多是白虫。区别野生和白虫 就是看夜间是否爬盆。野生的爬盆跳盆的经常现象,白虫就稳健多了。世道艰险啊,大家购虫需谨慎。
都用高科技虫了。在过几年还有多少人玩野虫呢?气候和环境也同样影响了名虫的出产率
{:3_292:}{:3_292:}{:3_292:}
未来几年内,代表江南虫的是上海几家份房。
{:3_292:}{:3_292:}{:3_292:}
文章是好文章 只是有的论点缺乏论据的支撑可以理解 总体来说文章不错滴 希望能在严谨点呵呵
南虫比北虫硬度差了不是一点点{:1_201:}
天下虫友为一家,玩虫何必分南北。中华处处出名将,只是归于有心人。
天真{:soso_e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