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标题: 关于虫文化传承的思考盲区 [打印本页]

作者: pengqg    时间: 2020-11-24 21:3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黄麻头1984    时间: 2020-11-24 21:38
自己开心就好。
作者: 施哥    时间: 2020-11-25 07:57
有道理
作者: 气化散人    时间: 2020-11-25 08:37
制作电玩,是好路径。先延续,再扩容,走通俗化路线。
作者: 秋将点兵    时间: 2020-11-25 09:11
说的真好!确实这样的!捕和养这两条的苦他们就吃不了~~~不过圈子小了也挺好,因为到最后就全是兴趣在支撑了,少了很多铜臭带来的尔虞我诈,作奸犯科。
作者: 蛐蛐新手520    时间: 2020-11-25 09:24
摆正心态,找好圈子,仅此而已。
作者: 虫半痴    时间: 2020-11-25 09:28
说的是啊,自己开心就好,管他什么文不文化、传不传承,白费那个劲干嘛,趋势不可当
作者: 蛐蛐新手520    时间: 2020-11-25 09:34
虫半痴 发表于 2020-11-25 09:28
说的是啊,自己开心就好,管他什么文不文化、传不传承,白费那个劲干嘛,趋势不可当

传统文化也抵不住社会的进步
作者: 黄批将军印    时间: 2020-11-25 10:31
很赞同您的观点,虫道其实自古就是小众,不必太在意。
以上海为例,老年虫友确实在大量退出,年纪大了,手脚都不灵活了,坦率说也不能跟上虫界的日新月异,真正的有心无力了。但还是有不少年轻人接上来了,数量不多但确是正常现象。
在我看来,人少点不一定就是坏事,呵呵。
作者: 西一致和    时间: 2020-11-25 11:48
{:3_292:}
作者: 蛐蛐新手520    时间: 2020-11-25 14:27
黄批将军印 发表于 2020-11-25 10:31
很赞同您的观点,虫道其实自古就是小众,不必太在意。
以上海为例,老年虫友确实在大量退出,年纪大了,手 ...

{:3_294:}{:3_294:}
作者: 玻璃翅    时间: 2020-11-25 15:46
赞同
作者: honor    时间: 2020-11-25 15:50
{:3_294:}{:3_294:}
作者: 84592139@qq.com    时间: 2020-11-25 15:59
蛐蛐文化宣传很重要。
我们玩玩纯玩文化那是不现实的

小赌怡情
这样才能发展蛐蛐文化
别的高大上的说法都是缺乏生命里的
简单点说
不赌的蛐蛐文化
是没有地气的
没有地气走不远
群众基础很重要

作者: 西一致和    时间: 2020-11-25 16:37
{:3_292:}
作者: 小馬哥    时间: 2020-11-25 16:40
黄麻头1984 发表于 2020-11-24 21:38
自己开心就好。


http://webftp.bbs.hnol.net/linm/bfq7/Music/linmu.swf?list=1223



作者: 小馬哥    时间: 2020-11-25 16:52

你不会是黑色传奇?目前我所知的,赵彤老师做了一款蟋蟀游戏。



作者: pengqg    时间: 2020-11-25 17:2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孙虫迷    时间: 2020-11-25 21:31
分析的较全面。玩虫的兴趣集中在捉,养,斗三个方面。老一辈自己已经捉不动了,年青人现在好玩的东西比我们小时候要多,所以爱好者会减少。现在多了个孵虫的行档,可以部份代替捉,还是个技术活,这里的年青人真不少,基本上友谊为主。
作者: stayks    时间: 2020-11-26 16:28
说的很好,趋势不可逆。以人力来对抗难如登天,不如顺其自然吧。
作者: 灿烂涅槃    时间: 2020-11-27 19:49
        应该顺其自然。玩蟋蟀就玩蟋蟀,不要扯大旗去鼓吹什么弘扬文化、传承文化。现在玩虫的,都是自幼被这种民俗活动吸引。有这样的人在,这种民俗活动就在;这样的人不在了,这种民俗活动就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不要动辄拿“文化”二字来贴金,越要贴金越是露着心里的卑怯;也不要为其式微而惋惜,活在当下,玩在当下。
作者: 红黄    时间: 2020-11-29 10:52
灿烂涅槃 发表于 2020-11-27 19:49
应该顺其自然。玩蟋蟀就玩蟋蟀,不要扯大旗去鼓吹什么弘扬文化、传承文化。现在玩虫的,都是自幼被 ...

正解,完全赞同

没了就没了呗,正好让蛐蛐们也休养生息,多好




欢迎光临 国虫网 (http://guochong.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