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洪州窑青瓷辟雍砚 江西丰城洪州窑出土
隋洪州窑青釉水滴形16足辟雍砚 江西新郭台农场出土
唐代杨师道在《咏砚》中有“圆池类璧水,轻翰染烟华”的诗句,描述的是隋唐时期盛行的一种环形砚池砚。这种砚式又称辟雍砚,砚面呈圆形且周边环水如辟雍而得名。“辟雍”一词,亦作“璧雍”,本为西周天子为教育贵族子弟设立的大学。辟雍砚出现于东汉末期,南北朝、隋唐时期较为流行,宋元以后少见,但仍有烧造。
隋唐时期社会上研习书法风气大盛,辟雍砚也在陶瓷砚中多见,砚面突起而不施釉,以便研墨,造型演变规律为:隋代为单层砚体,底部安置很多密集排列的蹄形足或水滴形、珠形足,还出现一种新的带环形底圈、多蹄足的新造型,蹄足之间胎体镂空,增加了辟雍砚的轻巧之感。初唐时期使用陶瓷辟雍砚尺寸较大,有些带有砚盖,其后尺寸渐缩小,砚面日渐隆起并高出砚口。唐代辟雍瓷砚品种包括青釉、黄釉、白釉等,陶砚品种包括素陶、唐三彩、白釉绿彩等,从尺寸看有实用和陪葬明器两类用途。隋唐陶瓷辟雍砚在民间有所收藏,在考古发掘中也多次面世,如1952年河南禹县白沙172号唐墓出土有淡黄釉17足辟雍砚,1971年陪葬唐昭陵的懿德太子墓中也出土有三彩蹄足辟雍砚,在宁夏固原发掘的唐代麟德年间安娘墓中也出土一件绿釉辟雍砚,砚面也已明显高出砚池。唐代辟雍砚形体优美,比常见的唐代风字砚、箕形砚造型更为精巧、大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