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绘。又称"烫花"或"烙花",是从木质器物烫花工艺移植而来。用顶端磨成针状、刃形、铲形等各种形状铁条插入一种粗香芯内构成铁笔,点燃粗香,利用热导原理,以露出的铁条顶端在葫芦表面烙烫花纹,其精者如工笔绘画。晚清以来有白二、李润三、管平湖等名家。(图4)
押花。用玛瑙、玉、牙等制成的刻刀形工具,在葫芦表面押挤出阳文花纹,效果独特。今所见实物有少量带"康熙赏玩"款识的,但真正形成流派,名家辈出,还是在晚清民国时期。其制作过程一般先要双钩物象草稿,再持刀沿边线按压出呈斜面的凹沟,两侧凹陷,则中间纹饰即凸显而出。高手还能在很小的限度内区分高低、深浅、虚实,层次分明。实际上,花纹并未高出表皮,这种欲阳先阴的意匠,极为巧妙。道光时徐某、近代陈锦堂等精通此技。(图5)
勒扎。用绳索牵引葫芦成长,使其畸形发育,或呈分瓣形,或呈凫形(图6),或呈绾结形。具体技法,有待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