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标题: 山东虫其实早就名存实亡了,以后不再有名产地。 [打印本页]

作者: 孤山雪狼    时间: 2011-8-29 20:14
标题: 山东虫其实早就名存实亡了,以后不再有名产地。
         杭虫二十年前就一蹶不振,山东虫正式崛起,南北对抗毫无争议,所谓胜者为王,任何辩论不存在意义。但老一辈人都知道,杭虫之虫种最为上品,在贾似道时代,权利至上,南北对抗早就公认江南虫种优于北方。

            山东虫在80年代就开始横行,以头大项宽,排架超大响彻大江南北,90年代后,江南虫大多不到2斟,而山东虫,尤其是以宁阳为中心,3斟虫是标重。

        利益决定一切,当90年代山东人以地毯式捉虫,注定山东虫的末日,当时,男人晚上捉,妇女儿童白天捉,万人杀入青纱帐,无论大小雌雄,绝不放过一个,一代名产地就此没落。

          此后,河南虫,河北虫应声而起,事实上,这些种区在历史上根本不存在,只是杭虫,山东虫质量太差了。但这个时段不会太久,未来,江浙虫和幼龄投放野地的放养虫必将相对崛起,湿度,温度,土质决定了蟋蟀的生长,当没有了强者,矮子挑长子,江南气候和土质绝对优于北方。(这是有争议的,山东人一度认为山东的气候和土质更适合蟋蟀生长,但这不正确)

           城市化建设对蟋蟀总量造成了影响,但蟋蟀无处不在,城市在中国地图只不过区区几个小圆圈,城市的外面依然是大片的土地,而人为捕捉直接针对名产地,所到之处,一片荒凉,但这绝对不能责怪撬子手,市场就是这样,别说是区区,只要有人消费,不保护,任何物种都能让他很快消失,这就是人类的力量。

          杭虫曾经有极品名种,山东曾经有老皮壳大牙,安徽也有打不跑的狞虫,但这都已经成为历史。只是很多人都还不愿意承认,山东虫早已经是个名称而已了,就象老一辈有很多人现在都还在对杭虫抱有一丝微弱的幻想一样。

            但对于河南河北而言,这真是昙花一现的历史,这是人为造成的必然结果,但不到2斟的河南河北小东西对于玩蟋蟀老手来说,还不如仍在楼下小区的虫子厉害,只要养足了,河南河北虫就连当今的土虫都不如,嘉兴,嘉善,常州都是出辣虫的地方,北方虫不够大了,江南虫必崛起。

            用不了不久,也许已经存在,蟋蟀已经不再有名山地,全国各地的蛐蛐打斗力差不多,江南虫又将和北方虫重新对抗,但我的结论是,江南虫胜。

        
作者: 东岳散人    时间: 2011-8-29 20:18
{:soso_e179:}
作者: 虫鸣花开    时间: 2011-8-29 20:19
{:soso_e100:}
作者: 清存    时间: 2011-8-29 20:21
呵呵 还真有你这样不懂虫的
作者: 柳暗花明    时间: 2011-8-29 20:22
如此斩草除根扑捉方法,这是必然趋势,也许就是一个蟋蟀交易集散地而已。{:soso_e113:}
作者: 蛐秋白    时间: 2011-8-29 20:38
哈哈!{:soso_e128:}
作者: 虫出江湖    时间: 2011-8-29 20:53
清存 发表于 2011-8-29 20:21
呵呵 还真有你这样不懂虫的

您可以写点文字讨论下,别说这种话吧,呵呵
作者: 目空一切2011    时间: 2011-8-29 20:58
你知道北方虫皮壳比南方厚多少吗?
作者: dolphin    时间: 2011-8-29 21:03
虽然比起大师级别 我是绝对菜鸟水平,但北方虫出好虫的几率要比南方高的多,不是说南方不出,而是很少,宁阳,宁津乃中华蟋蟀之乡,这是不可否认的!
作者: 王克熙    时间: 2011-8-29 21:09
说得不错。
作者: 赵王在燕京    时间: 2011-8-29 21:10
好文!有些怀旧的情感在里面,很正常!
作者: 明易堂主    时间: 2011-8-29 21:13
虽然有些观点、结论不敢苟同,但这是振聋发聩的呐喊!保护蟋蟀资源已到了非重视不可的程度了!{:soso_e179:}
作者: 黑黄大头    时间: 2011-8-29 21:13
胡诌吧扯!山东虫只是名产地出虫少了而已,但你知道山东地方有多大吗?宁阳、宁津出虫是少了,但现在其他地区如:泰安、德州、枣庄、聊城等,那个地方的虫不比南方虫优秀!无知者无畏!你太有才了!真是{:soso__9055364938704790556_3:}
作者: 捉虫的人    时间: 2011-8-29 22:22
{:soso_e182:}
作者: 白袍    时间: 2011-8-29 22:26
写的不错、
作者: 快乐人生    时间: 2011-8-29 22:38
南宋偏安长江以南,贾似道当然只知南虫。天下之大,出虫地岂止江南,山东。京津,河北等地出虫地颇多,只是没人把它当产业,没卖虫的就没市场,所以只怪我们太懒。{:soso__11039939297307005974_2:}
作者: 银色刀锋    时间: 2011-8-29 23:01
我是南方人!江南水乡!我买的山东虫子不好的直接放归自然,好的有三妹子接种 最后也是放归自然,我相信迟早有一天南方的虫子也会变好的!
作者: ╰┈原本多情    时间: 2011-8-30 17:52
他懂什么。照他这么说都去南方收虫就是了。
作者: 孤山雪狼    时间: 2011-8-30 19:36
          希望对事莫要对人,现在的北方野生蟋蟀出土4厘的都在卖,5厘就能卖100元,6厘就算大牌价了

       这种蛐蛐和江浙沪土虫没什么区别了,全靠一些份白虫在支撑着,现在的份白可以狭义的定义为野生,但份白里的棚白和地白有很大的局限性,整体质量不可能越来越好,未来只会越来越差。

        我只是说了个趋势,未来的中华斗蟀不会再有那个地区特别优,就算有也是昙花一现,我想,我认为江南大区的土质和气候更适合蟋蟀生长对众多份白者绝对具有参考意义的,何必如此排斥呢?
   

         
作者: 九命妖狐    时间: 2011-8-30 20:05
还是喜欢中国蟋蟀网,国虫网拨方巴子忒度
作者: jasonchen    时间: 2011-8-30 20:27
南方和北方 如果山东开发的和其他大规模城市一样 高楼大厦  方圆500里看不见一亩田 大家说 山东的虫还会好么?
作者: 一片叶    时间: 2011-8-30 20:28
任何事无决对!环境在变,气侯在变,所有影响虫质量好坏的因素都在变!只认名产地犹如读死书!
作者: junma_power    时间: 2011-8-30 20:33
{:soso_e104:}
作者: 赤足红旗    时间: 2011-8-30 20:34
大家一起交流,懂与不懂,都是为了更明白!
作者: 柳浪闻莺    时间: 2011-8-30 21:26
对事不要对人,请硬口虫不要语言过激,当心不走长路哦{:soso_e151:}
作者: 似曾相识2012    时间: 2011-8-30 21:46
分析的在理{:soso_e179:}
作者: 白脖青    时间: 2011-8-30 21:58
真是有道理,这句说的太绝了,只要名产地不保护的,很快就会遭到灭绝性的捕捉
作者: 勇敢的心    时间: 2011-8-31 12:03
都是玩虫一家人,何必要分出江南虫好和北虫好呢?
作者: yy1990915    时间: 2011-8-31 12:14
对。你说得对。都去南方收虫子吧。让山东歇歇。
作者: wusuowei    时间: 2011-8-31 12:21
说的实在 一语中的
作者: 透城香主    时间: 2011-8-31 12:24
{:soso_e182:}
作者: 董敏磊    时间: 2011-8-31 14:50
建议搞个南北战就知道结果了。我相信南虫不乏好虫,只是捉虫的人少,市场小,而北虫则是千军万马齐上阵,市场大,量也多,所需概率也就大了。
作者: 秋虫善斗    时间: 2011-8-31 18:18
还是那句话   :  神州处处出虫王。。。。。。!{:soso_e183:}
作者: 大头淡青麻    时间: 2011-8-31 18:45
我晕!你知道宋朝从杭州到山东 快马要几天吗 那时候咋南北对抗啊!?
作者: 土虫王810    时间: 2011-8-31 19:46
嘿嘿,信口开河,胡说八道
作者: 致命一吉    时间: 2011-9-1 13:54
完全胡说八道··
作者: 激励者    时间: 2011-9-1 13:58
{:soso_e163:}{:soso_e100:}
作者: 劲秋    时间: 2011-9-1 14:20
对蛐蛐有一定认识了,但是仅仅是表面。
作者: 三秋清    时间: 2011-9-1 14:32
早期是比斗,南方虫占优,同样大头项,南方虫更重。
现在是吊打,北方虫占优。同重量,北方虫头项更大。
作者: 后半闲堂_十五年    时间: 2011-9-1 15:32

作者: 俯看天下    时间: 2011-9-1 16:12
各位别争啦,让事实说话,看看近几年全国友谊赛,获得冠军的,哪的多不就行了吗。
作者: AC米兰    时间: 2011-9-1 16:48
河南不算名产地,但是河北保定,沧州可是大大有名的。
南虫产区现在地都没了,抓个屁啊。
作者: 秋声客    时间: 2011-9-2 11:45
{:soso_e179:}
作者: wlyy520    时间: 2011-9-2 12:3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又见大白鲨    时间: 2011-9-2 13:11
{:soso_e132:}{:soso_e132:}
作者: 喂完蛐蛐喂老婆    时间: 2011-9-2 13:50
    大家不否认的是,哪里都有好虫!山东有市场,有那么多的闲人,棒子地里白天黑夜的抓!所以有那么多的人消费,追捧,研究…… 江南哪里会有那么多的人把抓蛐蛐当成产业呢? 所以南北对抗,别说虫质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来说,绝对不可能
作者: zlplxw520    时间: 2011-9-2 14:18
就象杭虫一样 现在越来越少 其实每个地方都有极品虫 只是现在经济开发导致农田变楼盘,玉米边道路,小溪都变水库了 所以虫很可怜。以后国家不开发的地方才有更多的好虫,一句话 南北都一样,都是一个虫。
作者: lzj15363839    时间: 2011-9-2 14:53
“但不到2斟的河南河北小东西对于玩蟋蟀老手来说,还不如仍在楼下小区的虫子厉害,只要养足了,河南河北虫就连当今的土虫都不如” 这是什么话?河北河南一年出 多少好虫你知道吗,你一年往下能扔几条虫?也不拍风大闪了舌头!这种言论只能说明你的无知!山东有多大你知道吗?作为蟋蟀的第一产地,山东目前还是不可动摇的。山东的气候适合节肢动物生长,不单蛐蛐,就连野生的蝎子、蜈蚣山东也是全国最多的{:soso_e103:}
作者: 宿州红头王    时间: 2011-9-2 15:16
本帖最后由 宿州红头王 于 2011-9-2 15:17 编辑
明易堂主 发表于 2011-8-29 21:13
虽然有些观点、结论不敢苟同,但这是振聋发聩的呐喊!保护蟋蟀资源已到了非重视不可的程度了!{:soso_e179: ...


我顶这个
比较有思考的一句话
后面还有一位说的也不错,神州大地处处有虫王{:soso_e179:}
作者: 偏偏喜欢你    时间: 2011-9-2 15:42
各位,从片面说都有些道里,如有政府保护熊猫千分字 一的精神我们大不必单优{:soso_e163:}
作者: 眼镜    时间: 2011-9-2 15:42
目前山东虫最好是毋庸置疑的。若是南方虫好,那干嘛这么多南方人吃苦受罪(说实话,我这个山东人都不愿意受这个罪),带着大把钞票来山东拼刺刀。
作者: ylzh    时间: 2011-9-2 16:42

作者: 蟋蟀在堂    时间: 2011-9-2 22:54
昼夜温差大 出好虫子 明显南方虫子差,山东还是玩虫人的圣地
作者: 忠勇信义    时间: 2011-9-3 01:09
安徽也有打不跑的狞虫,请教一下这段历史,狞虫这个称谓的由来,我对蟋蟀的文化非常感兴趣,谢谢了.
作者: sfmzhuxian    时间: 2011-9-3 12:07
虽只在表面、但是一语道破现在山东虫大量扑捉的现状
作者: 恁都弄不成事    时间: 2011-9-4 09:29
没用的、山东政府把蟋蟀作为第三产业来发展,就是鼓励更多的人去逮虫
作者: 福临君玩    时间: 2011-9-4 09:50
要是比厘码,南虫占绝对优势。所以古时候南虫风骚最主要的就是这个原因
要是比漂亮,南虫非常精彩,颜色细腻丰富,搁在王爷手里那叫光彩夺目,非凡物{:soso_e128:}
作者: 灿烂涅槃    时间: 2011-9-4 10:49
三秋清 发表于 2011-9-1 14:32
早期是比斗,南方虫占优,同样大头项,南方虫更重。
现在是吊打,北方虫占优。同重量,北方虫头项更大。

密度问题。
同体积,南虫重;同质量,北虫大。
作者: 灿烂涅槃    时间: 2011-9-4 10:58
南虫出于自捉,北虫多数为收购。一条北虫,从出土到入你盆中,要经过多少眼睛端详审视?选择面上,北虫广得多,笼统比较出将率,也不说明问题。如果拿十万条北虫,和十万条南虫进行出将率研究,才有意义。
流行吊打,按重量捉对厮杀,北虫拍子占优,才是决定性因素。
作者: 来虫擦牙即走!    时间: 2011-9-4 11:19
本帖最后由 来虫擦牙即走! 于 2011-9-4 11:20 编辑

曾经我所住的小区就是名虫产地,每年必出大将。小时候玩虫从来都是自抓,从不收虫。曾经住我楼下的兄弟捉到一条号称“小金蝉”的上海土虫,每天斗四五场。无人能斗败它。后来有一虫友带来一批山东皮子虫跟我们斗,上海虫几乎全线崩溃,唯独“小金蝉”力挽狂澜,大约十五六点的笼魄打对方三十点笼魄的一等虫(对方一等虫里最小的一条),战了约5分钟,用了5次绒球夹对方败走。(小金蝉一般就是不管对方比它大多少,一滚就胜,无往不利,只有这次滚了5次)我朋友的小金蝉便成了传说。以前出土的名将数不胜数比如老皮壳重紫脆翅,红牙青,金黄色的黄虫等等,很多那时候年长的虫友都来咱们小区捉虫去场子里斗。我从小玩高级别的虫长大,所以对虫的理解也相对要深刻一些。
上海虫以前就是要么不出,出了就是特特特棒的。可惜后来城市搞绿化,运来了大量泥土盖在绿化带里面种上麦冬草。自此以后再也没出过猛将。一方水土养一方虫。曾经的传说便不复存在。
作者: wr19870918    时间: 2011-9-5 15:43
有见解,但要不特别保护,总的说一代不如一代
作者: 小小顺/猪头    时间: 2011-9-6 00:39
蟋蟀就同人 山东就比南方的厉害? 南方的就比北方的厉害?同理
作者: jqq001213    时间: 2011-9-8 02:59
清存 发表于 2011-8-29 20:21
呵呵 还真有你这样不懂虫的

你很懂吗?你觉得北虫好就来上海,等你电话联系,全部上海土虫,多大花面我开你天窗
作者: 704494988    时间: 2011-9-8 10:29
不要崇山媚鲁了,其实只要产虫地都有好虫,很多产虫地城市化进度太快,大片的农田难觅,多走点路还是能找到,我想不至于比山东还远吧,好虫是要有虫缘的。
作者: show    时间: 2011-9-9 13:04
想法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作者: 小了子    时间: 2011-9-9 15:10
我觉得这个楼主大哥说的保护西蟋蟀资源肯定没错.但是小弟玩过南北两地的虫子(都是一些大路货).我个人觉得南虫总的来说还是软.山东的虫子有点南方的皮色.还有北方的硬度.我觉得山东还是首选
作者: 大韩    时间: 2011-9-9 15:19
我个人养虫多年。目前市场上面的大多是白虫。区别野生和白虫 就是看夜间是否爬盆。野生的爬盆跳盆的经常现象,白虫就稳健多了。世道艰险啊,大家购虫需谨慎。
作者: 皇帝    时间: 2011-9-9 16:23
都用高科技虫了。在过几年还有多少人玩野虫呢?气候和环境也同样影响了名虫的出产率
作者: 浙江小辈    时间: 2011-10-17 15:29
{:3_292:}{:3_292:}
作者: 红黄    时间: 2011-10-17 15:51
未来几年内,代表江南虫的是上海几家份房。
作者: 贯三贯    时间: 2011-10-17 16:16
{:3_292:}{:3_292:}
作者: wd888    时间: 2011-10-17 16:33
文章是好文章 只是有的论点缺乏论据的支撑  可以理解 总体来说文章不错滴   希望能在严谨点呵呵
作者: bbb6699    时间: 2011-10-17 16:47
南虫比北虫硬度差了不是一点点
作者: 故事    时间: 2011-10-17 16:53
天下虫友为一家,玩虫何必分南北。中华处处出名将,只是归于有心人。
作者: 新贵    时间: 2011-10-17 22:00
天真{:soso_e113:}
作者: 寻星月    时间: 2011-10-17 22:21
jqq001213 发表于 2011-9-8 02:59
你很懂吗?你觉得北虫好就来上海,等你电话联系,全部上海土虫,多大花面我开你天窗

低调。。。再低调。我也知道亲身下宁津地捉的虫被土虫一夹就魂飞魄散了,呵呵呵。。。
作者: 寻星月    时间: 2011-10-17 22:23
小了子 发表于 2011-9-9 15:10
我觉得这个楼主大哥说的保护西蟋蟀资源肯定没错.但是小弟玩过南北两地的虫子(都是一些大路货).我个人觉得南 ...

建议你在同一级别上说此话,或是相差不很多。
作者: 寻星月    时间: 2011-10-17 22:25
红黄 发表于 2011-10-17 15:51
未来几年内,代表江南虫的是上海几家份房。

这是绝对值吗?末必吧。。。江南好,小桥流水人家,照样出野生的吧。。。
作者: Bravodong    时间: 2011-10-17 23:13
吵这么凶,不应该呀{:soso_e101:}
作者: 紫~    时间: 2011-10-18 01:06
就目前看山虫的质量一年不如一年,但比其他地方还要强!因为其他地方虫的质量也在下降!
作者: 马儿    时间: 2011-10-18 07:15
山东地毯式捕虫,连山东人自己也说捕不到好虫了,楼主只不过说了现象,希望引起山东朋友们注意,保护好
蟋蟀资源,让广大虫友玩得开心。
作者: 大大大将军    时间: 2011-10-18 10:10
{:soso_e182:}{:soso_e189:}{:soso_e163:}
作者: 秋蟋雅致    时间: 2011-10-18 10:11
杭虫曾经有极品名种,山东曾经有老皮壳大牙,安徽也有打不跑的狞虫

作者: terrencelei    时间: 2011-10-18 12:10
河南河北爲啥蟲不大呢?
作者: 山东紫壳白牙    时间: 2011-11-11 20:43
呵呵,你很有才!山虫是少了,但绝对不会灭绝,现在山东产地也已经做了一定的保护!你如果不服山虫,我们可以斗一下试试!江南虫呵呵
作者: 童年的记忆    时间: 2011-11-11 21:26
汗,两个国家的人又开始耍胜负了!我是第三国的(泰国的{:soso_e120:})看不下去了,走人!
作者: 玉草堂    时间: 2011-11-14 22:54
现在北方的宁津、宁阳、延津......都自诩为什么蟋蟀之乡老、中国斗蟋名产地老......说白了不就是想从中捞一笔嘛!过度开发,说白了就是目光短浅罢了!其实,每个地方都有好虫,不是吗?个人比较喜欢我们的土虫!现在的所谓的名产地,那里的虫贩子想钱想疯了,呵呵!
作者: 逛荡    时间: 2011-11-14 23:47
哈哈,都别争了,大老远的玩山虫老没劲啦,都别去了,让俺再回到过去收虫、捉虫的时光,哇,想想都美的慌。
作者: 保定大翅    时间: 2011-11-15 10:16
我倒觉得本身就是玩 南厉害 还是北厉害都不重要!!有意义吗??保护蟋蟀资源倒是个问题
作者: 将军黄虫    时间: 2011-11-15 10:51
本帖最后由 将军黄虫 于 2011-11-15 11:01 编辑

看罢先生的文字,感觉一个:寒。分析的很有道理,我是玩虫是从捉玩上海本地虫开始的,那时上海的七宝地区有很好的黄虫,我经常去捉玩。后来玩杭州虫,去捉也去收,再后来就山东宁阳、宁津……楼主说的么错,只是结论我看有问题,我说将来总有一天,人工培育出来的蟋蟀才是大家玩虫的最后归属。科技,这个没办法,现代科技都能克隆人类,那么蟋蟀又如何不行,一样行。

作者: WYG    时间: 2011-11-15 11:00
同样是两斟,笼型来讲,南虫大还是北虫大。不管怎样万人杀入青纱帐捉虫恐怖、悲哀。
作者: 笑熬浆糊    时间: 2011-11-15 22:15
保定大翅 发表于 2011-11-15 10:16
我倒觉得本身就是玩 南厉害 还是北厉害都不重要!!有意义吗??保护蟋蟀资源倒是个问题

说的是啊,就我所到过的产区,那个不是在日渐衰弱呀......悲哀啊

作者: 沧海蝴蝶    时间: 2011-11-16 13:34
{:soso_e163:}
作者: 007黄金眼    时间: 2011-11-17 01:57
山东地方政府支持蟋蟀,江南这里没有政府支持;山东地方政府有管理、操作,江南这里都是城市建设,就是农田,绿地都是农药,杀虫剂。这个绝对不在一个对等线上,没有办法争的。凡是有政府支持的事情好办,有力!!大家都懂~~
作者: 007黄金眼    时间: 2011-11-17 02:01
本帖最后由 007黄金眼 于 2011-11-17 02:05 编辑

我今年的一个虫王,(请参考地址http://www.guochong.net/thread-33583-1-1.html
杀了很多山东虫(因为现在一般人都玩山虫了)就是在无锡风景区梅园捉的,哪里慌地3年了,没有人种地撒药,不就出产了麽。但是现在看到开始开发房子了,明年就完了。
作者: look    时间: 2011-11-17 02:19
其实这个没有什么好争论的,不管南北虫的质量,厘码都在变,每年都不同。十年左右1个轮回,才能看到一点好虫。所谓的名产地也只是古谱记载的。应该说只要蟋蟀的地方就有好虫,有戴大家不断的去开发 发展。不能守着一处不放,也要让山东的虫价下来点,大家一起努力。像河南这几年不是开发的很好{:soso_e152:}{:soso_e163:}
作者: 铁海棠    时间: 2011-11-17 04:47
{:1_186:}{:1_186:}
作者: 半闲居士    时间: 2012-3-5 18:56
此文所言我十分赞同.在湖南有种麻蛇,头深项长,虫形高厚超长.六条也超长.上生红斑.头上麻路布滿.在盆中行如游
作者: 半闲居士    时间: 2012-3-5 20:07
我很赞同夲文作者的观点,南虫绝不亚于北虫之说..南虫的品种很多.在湖南.有种[麻蛇]的品种.此虫头深项長.腰身長.翅衣也長.六条更是超長.且上面布滿了红斑.头形是很深長的寿星头.上面的斗丝如蛛网.此虫胆大.受惊从不跳.耀.在盆中也只慢漫象蛇-样的游行.当地誉为虫王.麻蛇.还有一种.叫为[雷黄]的品种.样子象老米咀的猴头.头浓项阔.牙超長拖盆.后身少肉.然两大腿却粗壮超長.奁皮一色金黃.夜间用手电照其面门.星门一点.闪闪放出白光.此虫样子十分恐怖.其虫性烈如火.白牙.墨牙都有.在斗场上常咬死对方当场就啃食.故当地玩家命名为[雷黃]
我90年开始玩山东虫.连续22年.见到过的山东虫何止千万.沒有看到过[麻蛇]和[雷黄]这样的品种了.就是70年玩过的真紫门扳大鸟鋼牙.绿色的玉牙.这些品种.都没见过.可见南虫的品种之多呀!
作者: 虫界驸马    时间: 2012-3-5 22:33
{:soso__14422195364794118538_4:}




欢迎光临 国虫网 (http://guochong.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