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标题:
李和平倡议书
[打印本页]
作者:
李和平
时间:
2011-12-1 21:40
标题:
李和平倡议书
2007年8月4日国家劳动信息产业部联合开发改委在昌平召开鸣虫产业研究会,参与报道的有70多家媒体,中央电视台为此做过专门的报道鸣虫将作为一项中国新兴的休闲产业,本人有幸参加了这项会议。既然它是产业,就需要有人呼唤它、经营它,北京电视台特别关注的记者作了专门采访。蟋蟀文化已经有着上千年的文化历史,也是中国唯一没有被外国人侵略过的,独有的民间文化,如何能把这种文化做大、做强、做成产业,需要蟋蟀爱好者的共同努力,如何能合情、合理、合法把这种鸣虫文化传承下去,一方面需要政府的支持,但是更主要的需要鸣虫爱好者把这种文化做的更加规范,希望鸣虫爱好者应该站在鸣虫界整体利益上去着想,股全大局,齐心协力共同把祖国的鸣虫文化传承下去。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宁津大地的蟋蟀情况本人今年5月15日-9月5日住在宁津,也就可以说我最有发言权,当地的农门7月15日左右开始捕捉蟋蟀先捕捉大棚里的蟋蟀,后捕捉花生地里的蟋蟀,(因为花生地里有薄膜可以早出来几天)大地的蟋蟀8月18日以后才听见了叫声,本人考察过1000多亩地,目前大地用的农药、化肥、除草剂用的特别多尤其是除草剂用的特别多,那个季节宁津大地都是白的,尤其是宁津盛产蟋蟀的那几个镇更加厉害,地理别说蟋蟀连蚂蚁都没有,能让蟋蟀繁育的空间越来越小了,又有谁能有好的办法,宁津县又拿不出专项资金做这件事情,目前个人认为大地放养第二年能让它自然繁育是最好的办法。宁津的蟋蟀市场能够形成商品虫的不会到20%,我们5月中旬在宁津办过一次蟋蟀学习班,当时来学习的有20多人,我们留下了他们的通讯方式,这些人可以说来自方圆几个镇。到了蟋蟀的捕捉期是几乎就有几个人在家捕捉蟋蟀,宁津的蟋蟀捕捉者大多都去啦外省,本人7月20日捕捉蟋蟀一直到8月20日,指捕捉的一条6厘的蟋蟀,这也是我4年来在宁津最好的成绩,宁津大地的蟋蟀大多都在5厘以下,问一下大家这样的蟋蟀谁要,如果不再加以保护宁津的蟋蟀文化如何在延续下去。做好宁津蟋蟀的保种至关重要,也希望大家能提好的建议。
建议人鸣虫界 ;李和平
2011.11.30
作者:
Bravodong
时间:
2011-12-1 21:49
顶起~!
严重支持为我国斗蟀产业身体力行、奔波出力的人们~!{:soso_e185:}
作者:
明易堂主
时间:
2011-12-1 21:56
作者:
笑熬浆糊
时间:
2011-12-1 22:10
{:soso_e142:}
作者:
7517217
时间:
2011-12-1 22:59
{:soso__17229835592648415461_3:}
作者:
7517217
时间:
2011-12-1 23:18
{:soso__10594608926816022359_4:}{:soso__17865522641871942463_4:}应该有个保护区
作者:
李和平
时间:
2011-12-1 23:55
Bravodong 发表于 2011-12-1 21:49
顶起~!
严重支持为我国斗蟀产业身体力行、奔波出力的人们~!
谢谢您的鼓励我会更加努力为中国的蟋蟀民间文化继续传扬下去
作者:
京城吴大帅
时间:
2011-12-2 06:59
{:soso_e181:}
作者:
小山东
时间:
2011-12-2 09:37
本帖最后由 小山东 于 2011-12-2 09:45 编辑
{:soso_e163:}支持我是宁津的能为您做点什么
作者:
zhu99998
时间:
2011-12-2 09:42
{:soso_e182:}
作者:
双地须
时间:
2011-12-2 10:40
老将军顶你一个,能发挥余热,为广大蟋蟀迷们,和中国的蟋蟀文化产地的保留,而努力着。佩服,佩服。
作者:
快乐人生
时间:
2011-12-2 10:51
需要生活空间。
作者:
睿王后人
时间:
2011-12-2 14:24
支持{:soso_e179:}
欢迎光临 国虫网 (http://guochong.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