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标题:
我关于对蟋蟀尾选的认识
[打印本页]
作者:
吹铃
时间:
2015-4-30 12:41
标题:
我关于对蟋蟀尾选的认识
本帖最后由 吹铃 于 2015-4-30 18:55 编辑
蟋蟀的尾和蟋蟀的须有类似感觉的功能,象鱼的侧水线,能够感觉周围、特别是来自后面风吹草动;能在蟋蟀的跳跃中有平衡功能。这些对蟋蟀来讲都有作用,其状况同样也能反映蟋蟀的优劣,是挑选蟋蟀的辅助方面。
一.蟋蟀的尾型生相:蟋蟀的尾有长、短、粗、细、软(也有糯和润的说法)、硬、尖、圆、平、翘,二针夹角有大有小,针上绒毛生长有细密如毯,也有如菌丝分布,在灯光放大镜下,豪光闪烁。我个人认为:对尾型的选用要求从经验和书本知识上有“短不如长”、“粗不如细”、“硬不如软”、“园不如尖”、“翘不如平”,进一步讲,最好要细、软、尖、长具备的“过身尾”,双针夹角小于30度,侧看不上翘,尾尖似有似无,这样的蟋蟀肉紧耐盘、腰满而软,反映敏捷,具有将军的品质。对于选虫时尾针已有损的蟋蟀,只能根据尚余部分结合其他方面推测了。
二.蟋蟀的尾色:早秋蟋蟀尾色并不十分明显,但还是能有初步的区分,一般尾色以越淡越好,多数肉身粗松的虫其尾巴也会粗黑、僵硬。蟋蟀尾巴颜色与虫色一样,也有多色。其尾色的选择方法,我是以斗线色系与尾色系一致为第一顺序,尽量不选尾色深过虫色的,如紫虫白斗线尾选白色、隐红斗线选紫尾、黄虫选淡黄尾等(黑虫无所谓任何尾色,当然例外情况有,只是对概率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到是有些早秋粗黑且长而尖的尾巴,养久了色会转淡。随着虫色的变化,又符合了虫色的搭配,其实是骁将。这确实是选虫的难题,只能凭经验了,还有一点,即逆配之说的淡色虫深色尾和深色虫淡色尾,提请留意和探讨。
三.蟋蟀尾的几个现象:1.外(内)弯尾,其形成往往是蟋蟀入盆不服期长所至,但其尾软糯。2.秃尾,其形成往往是蟋蟀若虫期已是残尾,其特征尾峰是钝尖。3.蟋蟀键全的尾在调养中有折断尾现象,其形成也往往是蟋蟀入盆不服期长和铃房所至,表明虫尾硬。比较来讲1.比3.要好。其他还有异尾属于少数,就不啰嗦了。
注:难免谬误,仅供参考
2015.4.30
作者:
yb700721
时间:
2015-4-30 12:46
坐个沙发。
作者:
囍__杨杨.
时间:
2015-4-30 12:55
很 详细 ,辛苦,顶好文。
作者:
杭州阿怪
时间:
2015-4-30 13:02
{:soso_e179:}{:soso_e142:}
作者:
douququ123
时间:
2015-4-30 13:18
{:soso_e160:}{:soso_e160:}
作者:
老根新芽
时间:
2015-4-30 13:29
说的详尽,顶一个,有人说紫虫尾色随肉色为好,似也有道理
作者:
淡白墨牙
时间:
2015-4-30 13:39
{:soso_e182:}
作者:
诗巍
时间:
2015-4-30 14:25
{:soso_e142:}{:soso_e179:}
作者:
静心2009
时间:
2015-4-30 14:37
谢分享。{:soso_e179:}
作者:
大红袍
时间:
2015-4-30 15:44
{:soso_e179:}{:soso_e183:}
作者:
老有童心
时间:
2015-4-30 15:56
{:soso_e100:}
作者:
赤足红旗
时间:
2015-4-30 16:39
感谢仁兄分享!
作者:
西一致和
时间:
2015-4-30 17:20
作者:
lzb
时间:
2015-4-30 17:29
{:soso_e179:}
作者:
土皇天赐
时间:
2015-4-30 18:28
详细{:soso_e160:}{:soso_e181:}
作者:
虫友001
时间:
2015-4-30 19:24
{:soso_e160:}
作者:
虫谜
时间:
2015-4-30 20:21
作者:
山东人
时间:
2015-4-30 20:46
{:soso_e179:}
作者:
xuezhe
时间:
2015-4-30 23:03
{:soso_e163:}
作者:
岁寒三友
时间:
2015-5-1 08:29
作者:
yb700721
时间:
2015-5-1 08:47
从阴阳学相虫来讲,尾色与身色逆色的大多出凶,深色虫配玉尾,淡色虫配深黑色尾。
作者:
吹铃
时间:
2015-5-1 08:59
yb700721 发表于 2015-5-1 08:47
从阴阳学相虫来讲,尾色与身色逆色的大多出凶,深色虫配玉尾,淡色虫配深黑色尾。
谢谢参与发表自己的看法{:soso_e142:}
作者:
欢喜
时间:
2015-5-1 11:11
详细{:soso_e179:}{:soso_e163:}
作者:
南飞雁
时间:
2015-5-1 11:18
{:soso_e179:}
作者:
马儿
时间:
2015-5-1 16:17
{:soso_e160:}{:soso_e163:}
作者:
阜新蛐蛐
时间:
2015-5-1 22:21
说得好! 收藏学习了!
作者:
罗素
时间:
2015-5-2 17:28
有道理{:soso_e179:}{:soso_e160:}{:soso_e163:}{:soso__10169062262133571330_1:}
作者:
淡青金背
时间:
2015-5-2 22:24
{:soso_e157:}
作者:
xdp
时间:
2015-5-2 22:49
{:soso_e179:}{:soso_e160:}
作者:
古月龙盘
时间:
2015-5-2 22:56
曾经听褝一大师的俗家小弟子说过,看虫要从后面看起,可保不失。尾是识虫的开始。技术帖学习了。
欢迎光临 国虫网 (http://guochong.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