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不拂赤足红旗之意,来此乱侃一气。
新版《隆中对》
茫茫大地,沧海人生,英雄豪情万丈,好汉义薄云天,江湖无战事,诚诚然,寻理觅虫间。 铁蹄踏处,狼烟四起,王者傲视天下,将军浴血疆场,戏谑蛩中有,悠悠然,且把梦来做。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孔明吟罢,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未等童子言,早已斋戒薰沐日久,忙隔世仰答:“流一氓在此,立候多时。”(乖乖,站立近2千年,也成欢喜佛了)。下拜曰:“汉室末胄,济南府愚夫,同为山人,(诸葛亮,琅邪阳都人,今山东沂南县人)曾千年晋谒,不得一见,已书溅名于网,未审得入览否?”久候无音,接言道:“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为研虫之道,人之大道,智术浅短,迄无所就,已然入魔,病入膏肓,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光阴荏苒,只听茫茫宇宙,时空传言:“------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载?------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当下听罢,不胜愧赧,自是欢喜去也。是夜,梦有托付,惜之谨记,为未惋惜,备为受用,思之有感,提笔纪录于此,以期上达天听,感言:纲举目张。
纲 举 目 张
忆得曾与虫友感言:老谱新传,名家力作,无不博览,阅后叹谓,雷同者众,且头绪繁乱,使人茫然,遂攫取精华数语,余者抛却,然境艺踏步;无奈,大言不惭,狂嚣“放下书、扔掉书”,无知而无畏,真乃天大笑话,若为标新立异,“放下书、扔掉书”,乃贤明之举。 见之身边大玩家,虽虫道捻熟于胸,满腹经纶,然玩虫思路杂乱无章,言无新意,予之莫测高深。有悦虫几十年,经验、阅历丰富,虫玩得过,经风浪,闯江湖,见识非凡,虫之一道,惟有经验处置,不求甚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有研虫已至相当境界,处于十字路口,再要攀升,徨徨然,不知他乡在何处,旦且误入歧途,自然满脑糊涂,年复一年,上下求索;尚有执迷不悟者,自以为是,其结局,一生不晓所玩何物;更有甚者,无法自圆其说,凭主观臆想,搬弄祖宗玄学,蛊惑人心,自欺欺人,兜售些子虚乌有东西,瞒天过海,欺世盗名而已,如是自娱自乐,玩弄祖宗玄学,自当高论。
非在下狂妄,“诸侯卑秦,丑莫大焉”,是为变法,如有得罪,在下先行有礼了。
研虫至一定境界,若要提升,犹为难矣,稍有不慎,恐入万劫不复之地,有言为证:人玩虫,莫非虫玩人。旦被虫入脑,心神由虫支配,即应跳出三界外,不事虫事二、三年,待心态平和,重新审度己为,理性再事虫事,感性勃发,其意境自不可同日而语。诚非危言耸听,诸君不妨于虫季旺季之际,留心观察身边虫迷诸般行事,不难发现,少数虫迷人头(脑)变为蟋蟀头(脑),待虫季结束,方能恢复人头(脑),复归人形,其标准言行:“人事”不知(一笑),实可悲,有君一生无望复归人形。 境界何以提升?答案极为简单:理性与感性,两者动态平衡。理性思维乃逻辑思维,人理智体现,是人判断力、分析综合演绎推理能力之体现;感性思维乃形象思维,是人想像力、创造力、预测能力、感知能力体现。当逻辑思维达至极至,形象思维迸发,形象思维达至极至,逻辑思维迸发;若逻辑思维成绝对优势,易成呆板之人,排斥异己,形象思维成绝对优势,人变得非常活跃、神经质,直至走火入魔、发疯,成精神病患者。 究以何法,得以理清头绪,步入正道。翻遍古今虫经、蟀谱,究其研虫方法,皆从察虫入手,进而寻求普遍规律,从而认知,遵循实践出真知,真知灼见之道理。后人承袭余泽,步其后尘,经验玩虫,时至今时,仍无改变,令人遗憾。欲破瓶颈,谈何容易,犹如身处沼泽,探寻旦有差池,陷入淤泥,不能自拔。 前人之法,乃“灼见”是也,易成“点”状,极难形成体系, “真知”亦无系统理论支持,“真谛”更无从说起,不免争议,师承门派自然派生。毋宁质疑,古今“灼见”已知许多,然“真知”知其几许?“真谛”又安在?有玩家不以为忤,勿需“真理”,自言为“玩”或自称赌“家”,无语。 此乃方法论。在下以为:后人承袭前人研虫之道而识虫,是为基础,为“点”,待基础夯实,则需改变传统观念,提升认知方法,创新思维;继而以“点”为序,找寻“点”与“点”相互之联系,由“点”成“线”,形成体系;同理,再由“线”成“面”,使之融会贯通,得以升华感知,成系统理论,直至透彻领悟“纲领”, 悟道“真谛”;反之,再用思想“纲领”,指导具体实践行为,方能 “目”“张”, 至此,炼就火眼金睛,辨识“灼见”真伪。此乃“蛩理”也,为研虫之人提升境界不二法则。 清清------脑,梵音渺渺------
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以成败荣辱思虑,真谛被轻忽漠然,初起,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以至山非山,水非水,予以甘露洒心,于冥思静悟,却似醍醐灌顶:山还是山,水还是水,思想自此得以升华。
如何理解“线”与“点”?请各抒己见(特别提示:不是“干/老/细/糯”)。要知在下拙见,请对上文批阅打分,每人限正、负5分;待满百分,将于虫季前,试举例说明,有言在先,失望之处,还望各位看官海涵。另外,有个不请之情:为了你、我、他,叫“好”与“学习”者,勿言。 注:本人写了一“点”玩艺,仅在国虫网发表,未经本人许可,不得转发。谢了。 再次严重警示!愚直直言,幸勿见怪,未针对任何人与事,切莫对号入座,徒寻烦恼。
精华帖子《[原创]《隆中对》——纲举目张》,原因:文笔极佳,内容受益!,用户操作:金钱5,经验20,魅力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