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
此时此刻,我倒想起了李教授的那本《中华斗蟋五十不选》,可视作秋虫吐出的杂音,
虽不免泥沙俱下,也间有鸦鸣牛喘,但是皆出自心斋本怀,作为读者的我们,也不必过多
挑剔也。况今人之视野,要比古人宽广得多,再者,《促织经》期间许多精微独到处,也
未必是今人可及的。所以,矛盾是双重对立的。李教授是个思想独立者,他的观点是自己
的殷切期待、甚至是渴望,然而本身又不具备可操作性,所受之累大矣。
只要善斗,世间好虫多多;只要善读,世上好观点更多。只要善于总结,倾听别人的长
处结合自己的内在加以消化,每个提盆看虫的人都不愁选不出好蛐蛐。
论坛上,来自虫友的误解,无论口头还是文章,一笑了之,不要斤斤计较;再者,
“教”和“导”,已成旧时闲话,只要我们没有奴性,做自己人生的主人,就足够了,教
导他人实在教导不得![em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