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9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视频] 国学堂-梁冬对话蒋晔第二讲《中国文化凝聚剂——汉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27 18:58: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视频下载:
20101023国学堂-梁冬对话蒋晔第02讲.part1.rar
20101023国学堂-梁冬对话蒋晔第02讲.part2.rar
音频下载:
20101023国学堂-梁冬对话蒋晔第02讲.mp3
本期主题:中国文化凝聚剂——汉字
主 讲 人:蒋 晔
主 持 人:梁 冬
播出时间:旅游卫视 2010-10-23 21:30-22:15
资源下载:http://hi.baidu.com/eajian/blog/item/6357a4ec08cd15322797917b.html
文字整理:★尐木頭★ 慕越人 yhlj 初懂 清风 蝴蝶 夜未央 慧从卢溪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看《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在上一期的时候呢,我们有请到了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以及历史学者蒋晔老师,蒋老师你好。
上一周的时候呢,我们提到这个话题,跟什么有关呢?跟为什么中国文化这么几千年来一直没有作古有关。其实我觉得它是一个比喻,就是说一个国家和一个人,他都是根据某一种的心智模式,或者他的内心的某一种的情绪,或者他某一种的文化价值体系来决定他的人生命运的。有什么样的国家就有什么样的人民,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国家,所以我们从这个话题就引申出来就是说到底一个中国人如何才能活得圆满人生,才能够得以善终,才不会随便作古,不会说走到半途突然夭折,那么一个国家能够帝祚永存,国祚永存吧。那么一个人他又如何能够完美得持久的人生呢?诶,恰好一不小心问到蒋老师的命门上了,他正好这几十年来就在透过历史的研究,就是看到底什么中国人能够活得完美的,他就在上一期节目结束之前呢举到了范蠡的例子。这是一个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大商人、大政治家、大军事家。你说孔子和老子呢,他们如果在政治上经济上都是不完美的,文化上是很好的,所以说打不到满分,但是范蠡就厉害了,政治、文化,还娶了个美女,而且这个美女还没有给他戴绿帽子,等等等等。但是范蠡总体来说呢,他能够在春秋战国时期三次从零开始,做到当时的比尔盖茨,那他是如何能够做到的呢?这个我觉得蒋老师你一定要给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蒋晔:如果再深入探讨他这个人生的过程,你就会发现一个问题,《易经》当中的这种以万变应万变,以不变应万变,以包容之心容天下,这种容易的概念,在范蠡身上全部体现了。
梁冬:怎么说?
蒋晔:全部体现了。第一个,在战场当中,在政治上,是以万变应万变的。因为这个军事,这个政治是变化莫测的,但是他有不变的思想,他不变的思想就是越国一定要胜利。这是从政治和军事上的,从经济上你会发现他一个智慧,发现他的一个智慧,就是《易经》出来的一个智慧,那么在经济上钱多不好。今天我们的智慧没有达到这个程度,我们认为钱挣得越多越好。
梁冬:主要还是通货膨胀太厉害。
蒋晔:这个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了,当我们知道适可而止,知止而福,知道止。你就像我们中国汉字当中就有一个字——正,正中的中“正”,天下的“正”,正就是“知止为一”,要知道止,下边是止。
梁冬:对,正字是一个一,下边一个止。
蒋晔:对,要知止。实际范蠡呢,就是把正,知止为正,他用了。实际上钱多了不好,那么他把挣钱多的时候,他认为达到一定程度一定要散的,一定要散的。这个智慧很厉害。
梁冬:否则就有杀身之祸。
蒋晔:对。另外呢,他的功名很大,钱很多,在这个时候他知道退,进退自如。在大进的时候他知道退,可以讲那是很难很难的,在中国历史上这么几千年很少。
画外音:中国历史几千年,大跃进而知勇退者少之又少,范蠡功成身退,是保佑他在剧荡格局之下得以无恙的关键。这一选择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一贯心智模式。
蒋晔:中国这个智慧呢,这个智慧呢,等于出现了一个阴阳平衡,不断地调节,达到一个至善至美的程度。所以它在每一个朝代上,你研究一下中国历史,在每一个朝代,在颠覆的时候,中国文化的一个特征,就会发挥作用。
梁冬:什么作用?
蒋晔:超稳定结构。
梁冬:什么意思?
蒋晔:它超稳定结构。中国历史上,出现动荡不安的时候,它就开始自动地调整出一个正常的常态,常态出来以后呢,它又继续沿着这个中国的文化的主流走。
梁冬:试举一例。
蒋晔:我跟你讲,可以讲中国二十四史,中国的每一个朝代的变迁,都是剧荡的,都是剧荡不安的。但是在剧荡不安不久,很快就会趋于平衡。趋于平衡的时候,当战争的时候是用武为主的,当武结束的时候,很快进入文化的状态,文武结合。武,也就是说在文化当中是阳,文,在文化当中是阴,这两个就结合了,自然地出现。由于中国文化它知道这个,在进的时候要想到退,在退的时候要想到进,所以太极拳就出来了,所以中国这个文化,可以讲当和每个人结合的时候,一定要知道这一点的。该进的时候一定要想到退,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特征,该退的时候,当你……因为人这一生不可能永远是好的,那么这个时候你要想到,在不好的时候你要充满乐观,要想到进。实际上山不转水转,中国文化的一个……用通俗的语言是:山不转水转。曾经有一个朋友说:“那山不转水转,那水不转呢?”水不转云转。那云不转呢?云不转天转。所以中国文化一直是以不转应万转,它整个是个变化。
梁冬:对,云不转的时候,天不转的时候,是人心还在转。
蒋晔:人心还在转。所以正是由于这么一个状态,所以中国的这一个三大保护神就出来了。我们三个护身符,还有三个保护神啊!我们的老子、孔子、释迦牟尼又是三。
画外音:中国文化除了有《易经》、汉字、中医这三大护身符,还有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三位保护神,他们为中华民族提供的智慧模式,怎样保佑了每个中国人走过一生呢?而汉字又如何令到中华民族绵延一统呢?《国学堂》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
梁冬:这三个怎么保护中华民族呢?
蒋晔:这三个仨,这三个我们的保护神啊,特别绝。我们的老子、孔子、释迦牟尼等于把我们这人生这一生,伴随我们这一生了。
梁冬:怎么说?啊,我待会儿再问你一个问题,为什么说释迦牟尼都不是中国的,怎么又成为中国的保护神?
蒋晔:我给你讲,融入中国血液的统统是中国的。
梁冬:这倒是真的哈。
蒋晔:只要融入我中华民族血液的都是我们中国的。
梁冬:这倒是真的,就说现在的中国人对释迦摩尼的了解,可能比印度人要多。
蒋晔:对,我给你讲啊,我们中国人这一百年,可以讲,少年之时是儒家思想占上风,进取、学而优则仕,这个时候儒家思想占主导。当在儒家思想在社会上闯荡江湖的时候,遇到很多坎坷,这个时候突然困惑了,人生困惑,老子自然会来。当你翻到老子的《道德经》你突然发现,独善其身。老子的这个思想要以避——回避,以退让,以求自然、无为、用清静、用柔和上善治水,用这种风格,又把儒家的进取又往后收了一下。那么这个儒家的思想可以说基本上伴随我们三十岁之前。那么老子的思想伴随我们四十岁、五十岁前后。
梁冬:稍事休息一下呢,马上继续回来呢,仍然和蒋晔秘书长探讨一下,在中华文化的这个发展过程当中,除了《易经》以外,汉字和《黄帝内经》,也就是中医对中国人的加持和保佑到底是如何体现出来的?那么对于一个国家是如此,对于个人又同样亦是如此吗?稍事休息,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
片花:
梁冬:在中国智慧里有钱好不好?
蒋晔:钱多不好。
梁冬:《国学堂》请来历史学者蒋晔和您分享善终人生的秘诀。
蒋晔:他知道退。
梁冬:但是有一些人不退也不累。
蒋晔:一个人,为天下去做事情的时候,他就不知疲倦。
梁冬:如何从文化基因里寻找长生的密码?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国学堂》。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依然是有请的是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历史学者蒋晔老师。蒋老师刚才跟我们提到一个话题,说这个《易经》以及呢这个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佛他们的,释迦牟尼嘛,不是佛吧,释迦牟尼他的这个哲学家,这三个哲学家,他们的哲学思想对于我们整个中国民族文化的这种影响。那么我觉得说,您以前提到过,《易经》是这样,那么汉字又如何令到这个文化能够一直绵延呢?
蒋晔:好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正是因为《易经》生了汉字,汉字承载了妈妈的文化基因,由于有了妈妈的这个基因,母亲的这个基因在传承的时候,就形成了一个时间段。在三千三百年左右这个时间,我们的文字成熟了;在五千年到三千年之间,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字进入成熟阶段,以甲骨文为代表。甲骨文成了世界文化遗产为代表。那么到了三千三百年到二千五百年之间这大约八百年到一千年这个时间,我们的孔子、老子的原典文明用这些文字记载下来了,记载下来了。
梁冬:包括哪些呢?
蒋晔:《论语》,如果没有汉字,有《论语》吗?如果没有汉字,有《道德经》吗?然后再后来到了东汉这个时期,在这公元前后这个时期,就两千年左右,释迦牟尼佛教的文明,佛教的这个文明体系又进入了中土,那么开始进入翻译阶段。翻译如果没有汉字,能翻译吗?能有《金刚经》、《心经》吗?实际上呢,汉字作为一个表象,它又承载了儒、释、道原典文化的内涵,又得到挥发。而这个挥发的时候,把汉字每一个字变成词组,又把每一个词组变成成语、变成句子,然后传承下去。形成一个模式来传给……教育我们的子孙,形成了。那么这么一个形成了就形成什么呢?以汉字为载体,形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儒、释、道精神的内涵。你像仁、义、礼、智、信,仁是一个单独的一个字,义是一个单独的字,智也是个单独的字。当仁、义、礼、智、信形成以后,形成了一个思想体系。
梁冬:所以说语言是思想的容器和凝固剂,这话是有道理的。
蒋晔:这话有道理的。另外每一个汉字,本身就是哲学符号。那么每一个哲学符号又团结了另外几个哲学符号,形成一个词组,那么这些词组形成一篇哲学论文,那么这篇哲学论文形成一个思想体系,这个思想体系变成教育传承下来。这个更加厉害了。
梁冬:而且呢,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说在秦始皇统一汉字以后啊,令到中国人不管是哪一个方言的人,哪个地方的,广东人也好,福建人也好,四川人也好,东北人也好,是吧?大家都要用汉字写字的时候呢,就很容易沟通和交流,以至于令到这个国家一直就没有散掉。
蒋晔:对,你说得非常对。
梁冬:你看欧洲就是很多文字嘛。对不对?
蒋晔:这里边有一个什么问题呀?这就是文字的功能不一样。你像道德的“德”,道德的“德”那怎么好解释啊?跟他讲左边是个行动的行字旁。那行字旁是什么意思呢?道德在行动中不在口头上,这才有德行。德行德行,这个人有德行。什么叫德行?德行。什么叫德行?“德”在行动中叫德行。那么它是什么呢?是双立人而不是单立人。那么单立人指的什么含义呢?是一个人。双立人指的什么含义呢?是指的道德的“德”,要在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上,才体现道德。
梁冬:对,自己跟自己不存在道德,是吧?
蒋晔:自己和自己不存在德,只有人和人之间发生关系的时候,才有德可言,这就是德。那么右边呢,右上呢是个直来直去的直,是个直来直去的直。
梁冬:翻转一下。
蒋晔:是反着写的。那么什么是一个人有没有德行,这个人德好不好,就关键看他对朋友说话是不是直来直去啊。如果他对朋友直来直去,这个人可交。如果这个人拐弯抺角……
梁冬:当面一套,背面一套。
蒋晔: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口是心非、拐弯抺角、不直来直去,此人不可交。中国这个字说清了。另外还有下边,右下角是一和心,什么含义?对朋友、对做事业,要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
梁冬:就是聚焦战略嘛,聚焦战略。
蒋晔:实际上呢,中国这一个德这个字说完了。
梁冬:就把所有美好的事情,应该做的,这一辈子应该做的事情……
蒋晔:都说完了。
梁冬:人生的策略。
蒋晔:你按照中国这个“德”这个字去做就必成。“德”为什么发音叫德呢?它和得到的得是一个音,同音,同义。你这个有大德的人,你必大得到。你没有道德的人,你绝对不会得到的。必然。德是因,道德的德是因,得到东西的得是果,没有这个德之因,哪有那个得之果呢?
梁冬:深刻,深刻!
蒋晔:实际上中国这个文化,可以讲,通过这个汉字的体系,又进入了一个儒、释、道的中国原典文化的体系。你想想,每一个字是哲学,每一篇文章是一个哲学体系。我们中国人他怎么会亡呢?实际上我昨天……
梁冬:其实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人不写汉字了。
蒋晔:我跟你讲,只有两个原因会打败中国。第一,外国人侵略中国,把汉字消灭掉,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我们自己不争气……
梁冬:把汉字消灭掉。
蒋晔:把我们自己的汉字自我宰杀掉。
片花:
梁冬:在中国智慧里有钱好不好?
蒋晔:钱多不好。
梁冬:《国学堂》请来历史学者蒋晔和您分享善终人生的秘诀。
蒋晔:他知道退。
梁冬:但是有一些人不退也不累。
蒋晔:一个人,为天下去做事情的时候,他就不知疲倦。
梁冬:如何从文化基因里寻找长生的密码?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国学堂》。
梁冬: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今天呢,我们探讨的话题就是说,诶,《易经》、汉字、中医,是中华文化能够发展的这个护身符。讲完了《易经》呢,又讲到汉字。讲到汉字的时候,我刚才突然想到一个事儿,其实啊,您说,这个汉字对于国家来说,当然是很重要的了,对于个人其实也是尤其重要的。我前两天碰到一些朋友哇,他们告诉我说,他们现在培养小孩子啊,六岁以前就学一个东西。我说学什么?他就学汉字。他说现在的这个教育,中国的现代汉字教育有问题,到了大概五年级的时候,才认识一两千个汉字,就是说,一个小学生,要到差不多五年级以后,才能够自己去学习。如果我们能够在六岁以前学会两千个汉字的话,那么从一年级开始,你的儿子就已经“决胜千里之外”了,他已经自己在看《红楼梦》了,是吧?
蒋晔:说得太好了,我跟你讲,不需要学两千多汉字。
梁冬:甚至只需要五百个就可以了嘛。
蒋晔:他实际上呢,把中国汉字的集团军学了就行了。汉字的集团军就六百个字。
梁冬:是吗?
蒋晔:是的,把六百个重要的汉字学成,就行了。
梁冬:那四岁以前我们就能完成这个工作。
蒋晔:在中国历史上,是先学汉字的,然后再学文章的。那么学汉字当时叫小学。今天的小学,我们今天的小学,一上来就学句子,我们古代的小学一上来是学字,小学学字,就是今天的话叫训诂。就是一个字对一个字的解释,然后解释完以后学经典,学原典。而我们今天学的什么呢?不仅不学字的本质,更不学原典的文明,上来就学童话,一些不是经典的东西,学来学去……
梁冬:大灰狼啊,喜羊羊啊。
蒋晔:对,越学学的(越是)表面的东西,学的是知识,知识越多越累,智慧越多……大道至简。
梁冬:越不累。
蒋晔:大道至简,很简单,实际上呢,一旦把这个明白了,应该恢复,在小学前后这个阶段,集中精力,把中国的六百个汉字真学到,它这个童话好学。
梁冬:一点儿也不难啊我觉得。
蒋晔:不难,它是象形文字,不难的。你把道理说清楚,把“妈妈”一讲,我刚才讲的“妈妈”,昨天咱就讲这个“妈妈”,把“妈妈”讲完以后孩子能记住没有?很简单,把道德的“德”一讲呢?很简单,把“聪明”这两个字一讲,很简单,不复杂。所以当这样理解的话,他会带着这个字,带着这个字的哲学智慧 驾驭知识。例如,我给你举个例子,今天我们讲中医,那么“医(醫)”是什么意思呢?“医”为什么发音念“Yi”呢,是《易经》生出来的这个“医”啊。
梁冬:所谓“医者易也”嘛。
蒋晔:“医者易也”嘛。那这个“醫”,那中间,这是三个部分组成啊,左边是简化字今天的“医”,那么什么呢,右边,右边是我们的针灸手术的体系啊,那么下边是什么呢?是酒的,酒精消毒的体系啊。它整个把这个工具,消毒,包括治疗的阶段都说到了。为啥叫大(dai)夫啊?你理解什么叫大(da)夫,就知道什么叫大(dai)夫了。在中国的这个中医的智慧啊,中医的智慧,有了中医的智慧是可以治国家的,良相良医是一个事情啊。在朝廷可以当良相,不在朝廷可以当良医。
梁冬:所以在朝廷可以叫大(da)夫。
蒋晔:大(da)夫,不当大(da)夫当大(dai)夫,不当大(dai)夫当大(da)夫啊。
梁冬:深刻,很有意思。
蒋晔:所以他这个事情,你当理解了这个问题以后就很简单。
梁冬:嗯,就是说,刚才举到那个例子啊,汉字对于整个国家来说,它维系了我们这个国家的统一和团结,是吧?我们以前讲,讲到一个话题,说的是呢,由于西方这个拼音文字啊,它是和它的语音相关联的,你有这样的发音,就有这样的一个文字。所以呢,当有方言的时候呢,这个文字就不一样,于是呢,文字语言都不一样的时候,大家很容易就没法儿沟通交流,就形成很多的单独的实体--就是国家。而中国呢,由于是统一的文字,所以呢,一直以来呢,就算短暂的这个军阀割据,最后还是希望大一统,还是希望大家团结到一起。这种全民族的意识,令到这个国家,这么多年来一直不散,总体上来说,面积还能够保持那么大。
蒋晔:它是什么呢?你说的非常重要。拼音文字,也可以叫做方言,方言拼音文字,拼音文字这么多,26个拼音字母,它拼音文字形成的时候呢,到每一个国家的时候,由于他方言不同,所以在上面无非是字母的变化。
梁冬:对,音标啊,字母啊……
蒋晔:英语了,德语了,法语了,西班牙语了,它无非是一个变化。但是呢,它由于它是个变化,由于方言的不同造成这个地方的人和那个地方的人语言不通,语言不通,他们没有一个桥梁让大家通,它自然就会裂,自然就会分。说不到一起嘛,不分吗?说不到一起,又没有说到一起的字,它怎么办?就分了。那么中国的方言很多,也说不到一起,也说不到一起,方言不同,就没法交流嘛。但是呢,大家在一起交流什么?用字啊,这个字一写都明白了。所以它有交流的工具,方言变成第二位了,而没有形成方国。所以中国的字个地方,像中国的这个方言向地方发展,向国家的某一个地方发展。而西方呢,由于方言不同,没有文字的交流,方言向着方国的国家方向走。方言这么多,竟然没分裂,靠啥凝聚的?靠汉字。
片花:
梁冬:在中国智慧里有钱好不好?
蒋晔:钱多不好。
梁冬:《国学堂》请来历史学者蒋晔和您分享善终人生的秘诀。
蒋晔:他知道退。
梁冬:但是有一些人不退也不累。
蒋晔:一个人,为天下去做事情的时候,他就不知疲倦。
梁冬:如何从文化基因里寻找长生的密码?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国学堂》。
梁冬:继续回来到《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刚才呢我们讲到一个话题,说这一个汉字呢,不仅仅帮助了整个中国文明得以保存,同时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刚才蒋秘书长也讲到说,我们如果了解汉字以后,就对人生的不同阶段就有一个先见的一个洞察,然后你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了。那可不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话题呢?
蒋晔:好,我给你举一个话题啊。我在这十几年当中,拜访了很多中国的文化大家,很多文化大家,例如冰心啊,例如张岱年、季羡林老人,我拜访了很多。可以讲我在拜访了,我现在拜访了340多人,这个文化大家。就是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化大家我拜访了达到80%左右。我在对他们进行深入的研究,我写了很多这样的研究他们人生规律的文章。这些大家为什么进入一个幸福的状态?有一个特殊的原因:他们普遍比我们普通人,提前一个阶段认识人生。当一个人可以讲当他的年龄段获得智慧的时候,比他的生态年龄的智慧提前一个阶段的时候,他更早地获得人生的快乐。
梁冬:那提前两个阶段行不行呢?
蒋晔:有可能,有的更大的大家是提前的。提前得越多获得幸福的时间的长度越长,另外什么呢,越长寿。
梁冬:怎么说?
蒋晔:他长寿,因为什么呢?德者寿,仁者福,德者寿。这个人做好事,办好事的人,心特别静,特别安静。那么在这么一种状态下呢,他必然,可以讲神定气闲。
画外音:仁者福,德者寿。幸福首先源于对人生的前瞻认识以及由此而生的气定神闲。使命是什么?为什么物质富足了人们反而感到身心疲惫?《国学堂》为您解读幸福人生的密码。
梁冬:这个梁漱溟先生就也说过类似的话,他说当他意识到他自己人生的使命是做文化传播的时候,他说他这本书没有写完之前,他是不会死的。他的信念就决定了这些。
蒋晔:使命是人的命。当一个为天下去做事情的时候,他就不知疲倦;当一个人为自己考虑太多的时候,就知疲倦。
梁冬:说的太对了。就像咱们共同认识的郭生白——郭老先生。郭老80多岁的时候,那天说他不知疲倦。你看一个老人家,站在那讲“本能论”,一讲讲了六七个小时,七八个小时,说我准备再奋斗二十年到100多岁的时候再休息一下。
蒋晔:我们遇到今天我们很多的年轻人未老先衰。
梁冬:为什么?就是心中无大志。
蒋晔:没有精、气、神。
梁冬:真的是这样。所以要活的长,真的是要有立大志才行的。
蒋晔:为什么没有精、气、神?原因是他在15岁的时候,在这个命格的时候,15岁的时候,他没有“有志于学”。他所有的学是为了就业而学,而不是为了志向而学。
梁冬:是这样的。
蒋晔:那么怎么才能有志向?
梁冬:你得明白什么叫志向。
蒋晔:什么叫志向?要追求人的梦想,人的梦想,把梦想化为理想。理想是什么?理想就不是一个人的事。只要是理想,必前边带有意识形态,必前边有信仰体系。那么信仰体系他肯定考虑的不是自己的事情。
梁冬:不光是自己的事情。
蒋晔:他一定是由自己发心而波及到更大的大众的事情。只有这么一个情况下他不知疲倦,你像郭老。郭老为什么不知疲倦?他胸怀天下,你考虑别人越多,别人考虑你越多。你考虑全世界的事,你办了全世界的好事,全世界的人都祝福你。
梁冬:这是规律,这是人生的大智慧。
蒋晔:大智慧。
梁冬:所以就是说,我觉得讲到这个地方,特别想跟电视机前的尤其是年轻的朋友们,分享一个观念,就是说你有没有问过自己,我存在于这个世间,除了供一套房子,除了泡一个妞以外,这些都是小事,你还为人们做了什么事情?除了为父母以外,你为这个社区做过什么事情,你为这个时代做过什么事情?这个不是说一个简单的,就是一个提问而已,而是它与你人生的命运直接相关,与你的寿命也直接相关。
蒋晔:直接相关的。而且跟你子孙……每个人要想过得幸福,要想为子孙造福,你必须按照中国文化的这种文化未中断的原因来教育自己,来体悟,来实践。
梁冬:所以我们这个话题呢,延续了有两期,两个周末,聊这个话题呢。就是说为什么我们从一个国家来引申到一个个人的命运,为什么中国没有作古?是有三个原因的,一个是《易经》,它带给我们智慧,这个智慧也成为了每个中国人的智慧。面对变化的时候,我们保持从容,面对分岐的时候,我们表示包容等等。那另外一个呢,就是文字。文字呢,因为中国统一了汉字,令到这个国家的所有人,就算只有方言,仍然能够很好地沟通和交流。汉字呢,每一个汉字里面,也包含了中国的儒、释、道的精神,以令到每一个中国人,在使用汉字的时候,其实多多少少,都被这些伟大的思想所浸染,所提携。那么我们还讲到就是说中医对整个中国文化和中国命运的保护呢,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我和蒋秘书长都不是学医的,所以我们在下一期的时候,会请来著名的中医大家郭生白老先生,“本能论”的提出者,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到底中医的思想里面,是如何对生命的智慧作出回应的。好,我们下一期再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11-1-10 12:35:14 | 只看该作者
所以国家不在学校设立烟草的危害性这个教育,先见之明啊。
3#
发表于 2011-1-10 12:42:18 | 只看该作者
没有理想的虫,是不具备精气神的,是卵泡。
4#
发表于 2013-10-17 18:46:01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4-17 15:40 , Processed in 0.16468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