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5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向平凡人生的致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3-7 00:40: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DIV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向平凡人生的致敬</FONT></STRONG>——段旭东<BR>
<HR align=center width=590 color=#a1bed4 SIZE=1 height="1">
</HR>央视国际 </DIV>
<P align=left>  前段时间,偶然读到作家严歌苓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中篇小说《金陵十三钗》,很有感触。作家通过我姨妈书娟——一个十二三岁的单纯女孩子的眼睛,将战争、宗教、妓女、少女的青春萌动等抽丝拨茧一般凸现罪恶或者高傲的灵魂,淫邪无耻(如日本侵略者的兽性)与神圣高洁(如一群秦淮河畔的风尘女子在命运关头代替教堂里唱诗班女孩子,从而直面日本鬼子的魔爪)便展现在世人面前。 </P>
<P align=left>  当时光游过了60多个春秋,当我们穿行在一个又一个写字楼、霓虹灯以及城市拥挤的斑马线,历史好像早已随风飘逝,当我们重温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内心的感动像沉积在心灵深处的冰,在作家那真诚的目光下渐渐消融。流年若梦,不是梦。作家一次深情的回眸,与其说是作家“再一次把侵略者钉在审判席上”(评论家贺绍俊语),不如说是作家一次对历史的致敬,是一次对平凡人生的致敬!当平凡(如玉墨这类的风尘女子)定格在历史深处,伟大之于平凡就会显得过于渺小,但是平凡得到的那份关注却常常被忽略,被视而不见,给他们一份温暖的关注便成了一种责任使然,使命使然。 </P>
<P align=left>  《致富经》“闯天下”板块,拍摄选取的是三农人物的创业经历,经济命运,是老百姓身边的致富明星。普通、平凡但是对生活又充满了幻想、希望,他们与命运抗争,甚至面对命运低三下四依然不肯放弃追求,成功总是在经历了太多的风雨之后才会姗姗来迟。因此,这些平凡人物对人生的理解,对成功的理解就远不是想象之中的“高、大、全”,但是他们却活得非常真实、甚至可爱。 </P>
<P align=left>  前不久,我在山东省聊城市拍摄了一个以制作蛐蛐罐儿为生的人——王立河,表面看起来其貌不扬,身上却有一种小人物的顽强、忍耐、厚道以及可爱的狡黠。当我和摄影师张华君赶到王立河家的时候,我们被他的家庭状况吓了一跳,王立河甚至都找不到一件看起来还可以的衣服。虽然我们去采访之前和他本人以及东昌府区委宣传部的同志就事实进行了核实与沟通,但是等到实地接触到本人,还是有些忐忑不安。这样的一个人,我们所要宣扬的是主题是什么?在极度阴冷忧郁天气里,我的心情变得有些莫名其妙,至于摄影师张华君就不知道他的心理了,只是他跟我说,段哥,这能拍吗?王立河和他们镇政府的几个同志热情地给我们倒水端茶让座,因为王立河的基本拍摄内容我比较清楚,在王立河家的一个院子里,我前前后后转了一圈后,告诉摄影师可以拍摄。因为《致富经》报道的老百姓身边的致富明星,而不一定非要是一个百万或者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传递的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而不是在推广一个项目。 </P>
<P align=left>  聊城市东昌府区王庄村也算是一个制作花盆的专业村,王立河的祖祖辈辈在村里就以做花盆为生,传下来的祖训就是玩泥巴没有什么成本,赚不了什么大钱,但是养家糊口不是什么问题。但是随着花盆市场的日渐萎缩,他原来靠做花盆养家糊口的天真想法正在一步步化为泡影。1997年秋末,王立河拉着烧制的花盆到济南英雄山花鸟市场去卖,偶然遇到了一个叫李茂华的人,这个人是济南市蛐蛐儿协会副会长。他看到王立河的花盆做工不错,泥质很好,就希望他帮着做一些,一个罐8元钱,王立河一算,卖花盆一套3个才能赚5角钱,还是做蛐蛐罐儿划算,而且这也是一个冷门啊。虽然之前没见过蛐蛐罐儿,但他觉得既然都是泥巴烧的,烧啥不是烧啊,照着李茂华的蛐蛐罐儿样品,王立河比葫芦画瓢,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却不是想象中的那般容易,这一比葫芦画瓢就是六七年,一般人不崩溃才怪,以现在的眼光来重新审视王立河,我以为他其实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如果再不成功,人间只会徒添一出悲剧,他也就淹没在了芸芸众生之中。 </P>
<P align=left>  要说王立河在农村做花盆也是一个能工巧匠,但是为什么到了蛐蛐罐儿那儿就灭火呢?采访前,我也只是以为不就是一个装虫子的罐子吗?直到当我了解了蛐蛐罐儿的制作过程,才明白什么叫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而这个制作过程完全是王立河自己独自摸索出来的,蛐蛐罐儿用的泥最好是黄河的淤泥,王立河家就在黄河故道边,黄河的淤泥不是问题。但是这淤泥怎么用就是一个大学问了。透气性好,吸水量强是衡量一个蛐蛐罐儿好坏的标准,如果在里边养蛐蛐,蛐蛐感到不舒适的时候,就容易把自己的腿咬掉,把自己的头撞破,也就是“自残”,那么蛐蛐儿的主人就会找你索赔。在以上的要求下,蛐蛐罐儿必须用纯黄河淤泥制作,不能含任何杂质。蛐蛐罐儿不能有裂纹,有一点瑕疵就卖不上价钱。为此,王立河几乎改造了制作过程中的所有工具,包括磨面机、漏网、各种型号的模具、切割机等等,王立河告诉我这全是他自己没花什么钱一点一点地改造出来的。尤其是淤泥,王立河说当年从黄河边挖来的淤泥是不能使用的,否则烧制出来的成品就有裂纹和瑕疵。就因为不明白这个,让他白干了好几年。后来,他发现这些黄河淤泥必须首先晾晒两年以上,风干、风化,直到淤泥之间没有什么粘合力了,在人的手上才会被整合成型,才会容易烧制。 </P>
<P align=left>王立河干了六七年,每天惟一的任务就是造罐烧窑,烧窑造罐,坚决不出去打工,认准死理儿,八抬大轿也不回头。村里没有人不嘲笑他,天天看他家烟雾缭绕,就是烧不出一个能换成钱的罐子,让王立河在村里根本就抬不起头来。狗眼看人低,狗咬破衣裳,势利在古今中外皆是人性的痼疾,难以治愈。烧坏的罐子一车又一车,他怕丢人不敢白天往外拉,等到深更半夜砸碎了才敢拉出去挖个坑埋起来。糊口主要是靠地里的那点儿粮食,急疯了有时还要卖一些换钱来改造做蛐蛐罐儿的工具,家境是越烧窑越穷,儿子因为家里没钱供着上学,尽管成绩优异,也考进了聊城一中,但还是哭着喊着被迫辍学回家了,女儿也早早地就被嫁出门去,少了一张吃饭的嘴!甚至有半年多的时间,王立河家里连炒菜的酱油、醋都没有,更不要说油了,当然有好多时候也没菜可炒。从以下的片断和细节可以窥见王立河生活窘迫之一斑。 </P>
<P align=left>  妻子名叫唐金枝,虽不是金枝玉叶,在四川的娘家也是吃香的喝辣的,没曾想跟了王立河后竟然连饭都吃不饱了,2002年11月,忍无可忍的妻子恳求王立河让自己回娘家去。 </P>
<P align=left>  王立河的妻子唐金枝:“我就要回娘家,回老家,回娘家那儿去,娘家在南方,离这里挺远,回去也挺远,回家也没有钱,回不去。”记者:“想回家回不去。” 王立河的妻子唐金枝:“想回家回不去,没钱不能回去。” </P>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8-3-7 00:40:40 | 只看该作者
那时候,王立河才49岁,生活的重担快把他都压扁了,几年下来,不仅没有赚到钱反而变得穷困潦倒,自己也须发皆白。 <br>
<P align=left>  王立河的儿子王振家:“我爸这个头发也白了好多年了,也是费心操劳过度,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你看我父亲表面上显得挺大年纪似的。” </P>
<P align=left>  王立河的妻子唐金枝:“他没有哭过我哭过,”记者:“为什么要哭啊?”妻子:“为什么,生活这么难,上这里来,生活不好,没有南方好,就觉得心里挺委屈,没有很亲的人,就要哭。” </P>
<P align=left>  当我采访归来,和同事谈起这些细节,他们甚至像听天方夜谭一样。我采访过亿万富翁,也采访过江浙地区一些富足的农民,而这样一个坚守信念、执著顽强的王立河也确实让我开了眼界。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自己的新生活,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不愿意附着在谁的旁边,不愿意弄虚作假自欺欺人。如果不用纯黄河淤泥做蛐蛐罐儿的话,是非常容易成型的。方法就是在普通的黄泥里掺入一些陶瓷粉就能轻易做得光照鉴人,王立河说,那样的生意也是可以长久的,现在不是就有好多做蛐蛐罐儿的人采用的就是这样拙劣的手法吗?王立河说,他的蛐蛐罐儿,蛐蛐儿在里面不吃不喝住三周没有任何问题,而别人的罐子两周不到就完了,这就是蛐蛐罐儿好坏的区别。人品的境界决定了产品的高下,王立河就是一个普通倔强的农民,但是他坚守的是一个普通人的良知和道德,不赚昧心钱,成了王立河后来赢得济南市蛐蛐儿协会副会长李茂华相助的主要原因,以李茂华的号召力,仅在山东就有20多万的蛐蛐儿爱好者,蛐蛐罐儿使用量极为庞大,对王立河来说,人做得到位,赚钱其实只是时间的问题。 </P>
<P align=left>  前不久在外地采访,偶然的间隙里看到了杨澜在奥斯卡颁奖期间对妮可·基德曼的采访,经历了几番风雨的妮可·基德曼依旧光彩照人,当杨澜问她对未来的打算时,妮可·基德曼说:“美好的事物是值得期待的。”为什么值得期待?是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都有一个美好的需要你付出一切,甚至倾其所有才能到达的彼岸。有的甚至遥不可及,你一生都在追寻、摸索,直到人生的尽头依然发现那些美好的梦想只是藏在自己的心中。当时,王立河的身影就闪现在我的眼前,看来,有梦想有期待,不只是一些名流绅士、达官贵人的专利,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也可以画一个太阳,表达自己的向往甚至理想。以前读到一个俄罗斯民间故事,说的是一个乞丐得到了一个富人施舍的两枚金币,富人问乞丐准备怎么花掉它,乞丐告诉富人说:一枚金币要用来买面包,另一枚金币要买一朵玫瑰花。富人有些不解,乞丐说:面包用来充饥,玫瑰花则要用来幻想。在我的眼里,王立河在某种程度上就像一个乞丐 ,或者还不如一个乞丐,没有面包来充饥,幻想或者梦想却是不可或缺的。在这样的一个如影随形的梦想召唤之下,王立河则在疯狂地进行着梦想的追逐,也许他并不懂得什么人生哲理,但是他所践诺的是一个平凡人生的幸福畅想。易卜生说:在艺术中应当坚守勿失的,不只是天生的才气,还有充实人生而使人生富有意义的热情与痛苦。否则你就不能创造……云云。王立河就在这样的“热情”(应该说是“狂热”)和“痛苦”(应该说是“苦难”)中挣扎、徘徊。这样的人生即使失败了也是一个辉煌的失败,值得向拥有这样平凡人生的人致敬!话说回来,像王立河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社会不是太多,而是太少,社会需要这样他这样堂吉诃德似的人物,挥舞着长矛,去攻击骡夫,小吏,磨坊的风轮。和生活作对,不屈不挠,誓不罢休。 </P>
<P align=left>  当我们刚到王立河家的时候,吓了我们一跳的不仅仅是它的家境,还有经过多年生活底层的侵蚀,在他身体上留下的龙钟老态,饱经沧桑、烟熏火燎多年的他,其实才刚刚52岁,却酷似一个70多岁的老翁,让人唏嘘不已。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多夫》一书中的基调就是“创造才是欢乐”“创造消灭死”。但是,王立河的创造,当初的痛苦远远高于欢乐,当痛苦走向极致,成功的欢乐之于他来说已经“绚烂之际归于平淡”,又要还原到生活的本来面目。 </P>
<P align=left>  就如济南市蛐蛐儿协会副会长李茂华对王立河的评价:“他在最困难的时候,某些地方都不如一个要饭的人了,很穷了,一直坚持不懈地,一定要做成功。有志者事竟成,他成功了。”王立河在穷困潦倒中和生活较劲,和自己的幸福较劲,成功降临的时候,他已经把自己磨炼成了窑前的一位点土成金的巫师,他能够利用窑中的焰火,不加任何颜料任何材质,烧出五种自然的颜色来,这在全国都很少见。“流水带走了光阴的故事,也改变了一个人”,是啊,生活常常会把一个人改变得面目全非,这就是生活的代价。 </P>
<P align=left>  值得为王立河高兴的是,现在,全家老少齐上阵,一年能够烧制3万多个蛐蛐罐儿,能够赚几万元钱,当初辍学回家的儿子也子承父业了,有了一手漂亮的泥巴活儿,几分钟内就能完成在蛐蛐罐儿上的雕龙画风,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贫穷,注定了让他继续要和泥巴一起玩下去,但是父辈历尽煎熬流尽心血的创造,已经能够让他轻松前行。儿子间或还会烧制一些自己创作的泥塑作品送给客户,让客户高兴以介绍来更多的客户,他们就是靠农村人实诚的秉性,与外边世界的形形色色打着交道,生活已经进入了自己已经可以掌控的“个人时间”,回归平凡。 </P>
<P align=left>  拍摄结束,已经快晚上八点了,当宣传部门的车把我们接走的时候,木讷的王立河和家人一起打着手电筒站在村里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的土路上,一如夜色一般沉默不语。我们的车快要驶出他们视线的时候,我隔着车窗向身后望去,王立河的手电筒依然在夜色中像萤火虫一般忽明忽暗,游移不定,那一刻,我读懂了他的纯朴。 </P>
<P align=left>  和我合作的摄影师张华君是一个极富才情的小伙子,不多说话,却能在庸常的生活场景下把握镜头,增强了平常生活场景镜头的叙事功能,他的镜头在说话,也带着他对主人公的准确理解和思考,因此后期的编辑变得非常顺利。虽然烧制蛐蛐罐儿这个表面的项目非常普通,一般人不易学习,但是片子播出后,收视率依然不错,这说明在栏目固定的收视群体下,平凡人生有着可以与之共鸣的潜在力量,平凡的创业者不一定非得是身价高不可攀的企业家,平凡人生那些闪亮的人性光芒依然能够震撼心灵。我把这些理解为是向平凡人生的致敬! </P>
<P align=left>  给平凡的创业者以更多的关爱,给他们更多温暖的关注,他们平凡的人生或许就会增加许多亮色,我们的工作也就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 </P>
3#
发表于 2008-3-7 08:37:04 | 只看该作者
<P>顶一挤!</P>[em05]
4#
发表于 2008-3-10 09:28:31 | 只看该作者
平凡的,更是感人的![em17]
5#
发表于 2012-12-12 21:11:25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81:}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5-23 05:23 , Processed in 0.12791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