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382|回复: 7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斗丝生成过程试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9 17:58: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凡认真看过蟋蟀最后蜕变过程的都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刚蜕变的成虫,色淡头小体软,随后慢慢经过2小时左右到色深头大体硬。这其中头变大的过程中,可以观察斗丝形成的外在表现;开始的时候,头上除蜕变开裂线外又出现数条凹槽,瞬间平复,此时虫的头比原来就大了点,这样不知多少次的重复直至定型。那么这些凹槽的发生位置,观察发现就是斗丝和耳线的所在位置,斗丝的形态固有遗传的因素为主,但斗丝的粗细,隐显受内涨力和环境影响很大,蜕变后定型时头的大小(相对与身体)也是如此。蜕变定型的过程,也是内涨力扩展体壳和体壳不断硬化的过程,凹槽平复的速度,决定了斗丝的粗细,隐显,这是正常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虫受到干扰,虫的内力不能全部用作涨力来扩展体壳,部分要用来逃生,而体壳不断硬化是不等时间的,推理地讲:此时的虫,会比正常蜕变的虫要小,虫的皮壳会相对厚一些,至于虫的好坏,此时不好判断。
斗丝生成,过程试析,个人看法,抛砖引玉,大家讲讲。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推荐
发表于 2016-2-21 16:52:32 | 只看该作者
吹铃 发表于 2016-2-20 23:25
谢谢交流。你讲的对,好多表象其因相连,内因又为外因(无穷尽)而有变化,故蟋蟀看不到底,我以为只能找 ...

吹兄说的好!“好多表象其因相连,” “内因又为外因(无穷尽)而有变化,” “故蟋蟀看不到底,” “我以为只能找和总结相对规律的东西来丰富认识及指导实践。”这几句话几乎都可算经典了。我锦上添花(希望是这样)说下自己的感受:这里的“相对规律的东西”一是指遗传、环境、食水各自以及三者综合后对蟋蟀形成、生长、发育、成熟、体质优劣的作用规律,以及以后打斗能力、凶悍程度之间的关系规律。二是指蟋蟀出土后,以及盆养过程中体现的各种表象,与打斗能力、凶悍程度之间的规律。前者从成因、机理出发找规律性的东西,后者从表象出发经量的累积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殊途同归!
65#
发表于 2021-5-26 13:24:2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好文章!!!!!!!!
64#
 楼主| 发表于 2020-7-23 08:31:11 | 只看该作者
rico 发表于 2020-7-23 08:13
说的非常好, 以前以为是从斗丝开裂,但是看了他们的蜕皮视频,发现油葫芦和蟋蟀始终是从中线开裂的。 那么 ...

{:3_292:}
63#
发表于 2020-7-23 08:13:52 | 只看该作者
说的非常好, 以前以为是从斗丝开裂,但是看了他们的蜕皮视频,发现油葫芦和蟋蟀始终是从中线开裂的。 那么斗丝是干嘛的,相当于是表皮的弹簧一样,这个弹性空间预留给蟋蟀撑大的空间,这个能确定了。
照这样看有一定宽度,整齐的斗丝都是好的。  但是是不是太宽了,说明撑的大,但是皮薄了,有待思考。
隐沉斗丝是愈合的紧密无疑, 所以古人说要紧者在斗丝,现在看又回到原点,斗丝果然还是大有研究的必要。
这个外在能体现内在素质。
62#
发表于 2020-7-23 02:17:48 | 只看该作者

解剖过蟋蟀的就知道,蟋蟀的“斗丝”其实是蟋蟀头部的部分骨骼,蟋蟀牙齿的咬肌就是挂在“斗丝”上!

我们看到的蟋蟀的头部,外壳其实是半透明的,蟋蟀的斗丝长、斗丝清晰、麻路开花,就是骨骼健壮。
61#
发表于 2020-7-22 23:07:39 | 只看该作者
不要研究了,自然千变万化变化。
60#
 楼主| 发表于 2020-6-14 20:59:32 | 只看该作者
roneysun 发表于 2017-8-28 13:18
我说两句 我很佩服楼主的专业精神,我是个小小玩家,我说说的的看法,
楼主说 蜕皮的时候 豆丝的部位一紧 ...

http://www.guochong.net/thread-69243-1-1.html
59#
发表于 2020-6-14 18:58:11 | 只看该作者
长知识,原来虫最后蜕变的是这些零件.
58#
 楼主| 发表于 2020-6-14 18:27:03 | 只看该作者
小飞侠wsy 发表于 2016-9-25 02:40
拿个塑料袋做试验,你拉扯塑料袋的力度对应蛐蛐头内部的张力,在不拉破袋子的情况下,袋子上会出现一条或者 ...

触类旁通

点评

解剖过蟋蟀的就知道,蟋蟀的“斗丝”其实是蟋蟀头部的部分骨骼,蟋蟀牙齿的咬肌就是挂在“斗丝”上! 我们看到的蟋蟀的头部,外壳其实是半透明的,蟋蟀的斗丝长、斗丝清晰、麻路开花,就是骨骼健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23 02:17
57#
发表于 2017-8-28 13:18:22 | 只看该作者
我说两句 我很佩服楼主的专业精神,我是个小小玩家,我说说的的看法,
楼主说 蜕皮的时候 豆丝的部位一紧一张 像呼吸一样,我感觉是不是想我们大便的时候的屁眼,(实在是找不出更好的例子了,我思考的时候是再厕所不好意思),那样把 便便拉出来的感觉呢,我以前听说 豆丝的部位解剖后都是肌键,所以我感觉他一紧一张是再用力(收缩,释放), 古谱说 豆丝要细 直 沉 隐, 直的意思我不明白(是不是跟做功率 有关系呢), 不过 细 ,沉 隐  是不是间接说明 脑壳厚 呢, 还说 豆丝带柚色 高级 是不是也是间接说脑壳 硬呢,至于豆丝 看斗性(性格)什么的  我感觉根基因 遗传 有关系,至于斗的招式,我觉得是相对的,你要是摔一个小孩子随便摔啊 什么花样斗可以  你要是碰到 泰森 怎么摔 还没出手就躺下了,

点评

http://www.guochong.net/thread-69243-1-1.html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6-14 20:59
建议你先细致耐心观看蟋蟀蜕变过程,另外,解剖蟋蟀头部,斗丝部位看到的,也非你说的。  发表于 2020-6-14 20:51
56#
发表于 2016-10-12 14:03:11 | 只看该作者
{:soso__3110130392203091378_3:}
55#
发表于 2016-10-12 09:37:5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54#
发表于 2016-10-10 15:50:5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53#
发表于 2016-10-9 13:08:24 | 只看该作者
小飞侠wsy 发表于 2016-9-25 02:40
拿个塑料袋做试验,你拉扯塑料袋的力度对应蛐蛐头内部的张力,在不拉破袋子的情况下,袋子上会出现一条或者 ...

虽属瞎推但讲出了选虫的概要
52#
发表于 2016-9-27 00:54:17 | 只看该作者
51#
 楼主| 发表于 2016-9-25 14:24:08 | 只看该作者
独好居 发表于 2016-9-24 23:23
斗丝的生理意义?

谢提问,好多表象其因相连,内因又为外因(无穷尽)而有变化,故蟋蟀看不到底,我以为只能找和总结相对规律的东西来丰富认识及指导实践。请查看下面一贴
http://www.guochong.net/thread-69243-1-1.html
50#
发表于 2016-9-25 13:44:01 | 只看该作者
{:soso__13165319925079696742_2:}学问深
49#
发表于 2016-9-25 12:37:53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细心人.赞
48#
发表于 2016-9-25 02:40:32 | 只看该作者
拿个塑料袋做试验,你拉扯塑料袋的力度对应蛐蛐头内部的张力,在不拉破袋子的情况下,袋子上会出现一条或者几条“裂纹”,此时裂纹处要比其他地方要薄,这应该就是斗丝的形成.所以,我们选虫时要选斗丝宽阔的,这说明,这个蛐蛐头里面的肌肉发达,那蛐蛐头里的肌肉更发达怎么办?总不能把头涨破吧!所以,肌肉就往前发展,造成眼爆顶凸的效果!所以,我们选虫的时候要选,斗丝宽阔,眼爆顶凸的虫,可想而知,头里的肌肉越发达,合钳的力量越大,以上纯属个人观点!

点评

触类旁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6-14 18:27
虽属瞎推但讲出了选虫的概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9 13:08
47#
发表于 2016-9-24 23:23:34 | 只看该作者
斗丝的生理意义?

点评

谢提问,好多表象其因相连,内因又为外因(无穷尽)而有变化,故蟋蟀看不到底,我以为只能找和总结相对规律的东西来丰富认识及指导实践。请查看下面一贴 http://www.guochong.net/thread-69243-1-1.html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5 14:24
46#
发表于 2016-2-24 10:31:05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好的贴子 顶

点评

谢谢  发表于 2016-2-24 12:33
45#
发表于 2016-2-22 14:01:17 | 只看该作者
吹铃 发表于 2016-2-20 23:25
谢谢交流。你讲的对,好多表象其因相连,内因又为外因(无穷尽)而有变化,故蟋蟀看不到底,我以为只能找 ...

好个低调、儒雅的吹兄,与您交流也是向您学习的过程,我受益良多,一并表示感谢!并祝元宵节快乐!
43#
发表于 2016-2-20 23:46:07 | 只看该作者
技术贴,赞一个!
42#
 楼主| 发表于 2016-2-20 23:25:56 | 只看该作者
古月龙盘 发表于 2016-2-19 23:54
赞同“斗丝的形态固有遗传的因素为主”的观点,。个人以为还包括(代表种系的)粗细,颜色,这是蟋蟀本 ...

谢谢交流。你讲的对,好多表象其因相连,内因又为外因(无穷尽)而有变化,故蟋蟀看不到底,我以为只能找和总结相对规律的东西来丰富认识及指导实践。请查看下面一贴
http://www.guochong.net/thread-69243-1-1.html

点评

好个低调、儒雅的吹兄,与您交流也是向您学习的过程,我受益良多,一并表示感谢!并祝元宵节快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2-22 14:01
吹兄说的好!“好多表象其因相连,” “内因又为外因(无穷尽)而有变化,” “故蟋蟀看不到底,” “我以为只能找和总结相对规律的东西来丰富认识及指导实践。”这几句话几乎都可算经典了。我锦上添花(希望是这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2-21 16:52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5-10 03:40 , Processed in 0.128908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