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116|回复: 1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养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4-9-11 13:33: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养   虫

        选虫、养虫、斗虫、品虫,玩虫乐趣所在。

        选虫、养虫、斗虫、品虫,相互相成,缺一难成正果。

        在选虫、养虫、斗虫、品虫的四个环节,选虫易于养虫,养虫易于斗虫,斗虫易于品虫。

        在选虫方面,由于目前南、北虫友几乎都延用了老祖宗的比较相虫法,故在定量方面不能得以突破,因此对虫的研究到达一定程度后,都会遇到瓶颈问题而难以提高,形成一百步笑五十步的局面。

        具体表现为:当你从注重大价钱、大头、大牙、大脚势转为在几十、几百元中寻术平色平相全大不大,干老、细糯、追求虫的精、气、神的时候,当你在花了相对较少的钱而整体上风多一只的时候,说明您的玩虫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的水平。

        但想要在这基础上再要有所提高,那是相当困难的。这不是智商、努力方面的问题,而是因为这由研究的方法而决定的。虫的性质决定不会有大资金,高科技以及大团体介入的。只能是大样本,小投入,近千年的玩虫历史就是最好的注解。

        在斗虫方面主要是斗级别,更是斗概率,而虫的级别是相对的,是无限的。概率更是无法把控的。

        整个秋兴,产虫无数,大、中、小虫呈宝塔型。真正的虫王犹如福利彩票的大奖,达几千万分之一。

        有可能你几十元、几百元钱就收了个虫王,而别人花了几十万元钱,仅整棚虫好一点而已,虫王是没有的,这就是很残酷、很现实的概率。

        唯有养虫,最能体现水平和功底。

        两虫落柵相争,必有胜负。在神、色、形、相基本相似的工况下,斗的就是养功。

        在两虫生死相博的状态下,那条虫多一口,那条虫少一口,就是检验养虫水平的标准。

        神全气足,肉实钳老,斗口斗间,精忠报国,为养虫之道。

        早秋大食静养,中秋配雌训斗,晚秋促食保温,为养虫之术。

        要养好蟋蟀,主要取决于环境和饲养。

        抓蟋蟀的虫友都知道蟋蟀喜欢干而不燥,润而不湿而且相对比较安静的环境。

        然而,什么是干而不燥,润而不湿呢,举例说明,一堆土,抓在手里,使劲一捏,便能成团,往地上一扔,就会松散开来。这就是润。

        一堆石头或一堵砖墙,蟋蟀喜欢藏身于石头和泥土接触的部位或墙靠近墙脚部分,因为那部分润。

        当地面很干而出现许多裂缝的时候,蟋蟀喜欢躲在裂缝的底部。同样,因为那部分润。

        这个润就是早秋蟋蟀赖以生存的必备条件之一。

        根据这个特性,我们必须给蟋蟀创造这样一个干而不燥,润而不湿的环境,让它在这样一个比较接近自然条件的环境里,尽快地适应下来,并健康地生存下去,而不至于出现不断爬盆减食,甚至蹦跳的情况。

        由于虫性差异以及虫的底板的差异,虫对盆的适应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判断一条虫是否适应盆的环境的简单方法,就是看它晚上在盆中是否起翅鸣叫。只要它能鸣叫,那就说明此虫已适应了盆中的环境。

        根据经验,大部分大翅及部分底板较嫩的虫和极少数的烈性虫服盆较差,会在傍晚及前半夜出现爬盆及蹦跳现象,其结果是伤爪花和跳破头。

        对这部分虫饲养,必须先去除它爬或跳的空间和条件。

        具体做法是用二号低盆,里面放满铃房或去除光滑外皮的竹管,这蟋蟀要么进铃房,要么站在铃房或竹管上面,它的双须已触及盆盖,根本就无空间可爬或跳了。一、二天后,即可服盆。

        不过,就我而言,我不喜欢爬盆的虫,那怕它的品相再好。因为爬盆的虫多为扁薄之虫和底板不足之虫,很难有所作为。

        凡大腰尖尾高厚之虫及底板老足之虫是不可能出现不服盆之现象的。但是我明白,虫在盆中不爬不跳不等于就住的很舒服,而只是对盆的温度,湿度经受得住及较快适应而已。

        就如过去我们给虫做笼型,底板老足的虫,在灯光烘烤下,做掉个十点、八点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上柵照常一口连着一口,重口频发。底板差一点的,几点水分一扣,开始爬盆,草也不吃了。经常做笼型的虫很快收身都不走长路。

        虫为什么会不服盆呢?

        在长期的饲养虫过程中,我发现蟋蟀对温度和湿度非常敏感,温度高,虫的鸣叫频率就高,温度低,虫的鸣叫频率就缓慢。盆中湿度低,虫会焦躁不安,就会乱爬,盆中湿度高虫感到舒适,就会起翅鸣叫。

        很典型的是,当我们在产地,打开任何一只小罐,用草去打虫的牙,很少有虫不开口的,因为那是虫的天性。但是在回家养了几天以后,有较大部分虫不吃草了。其原因就是虫换了环境后温度变了、湿度变了,不适应、不舒服斗性变弱了,这种现象在一周至二周后慢慢地得以改善。

        还有,每年会虫、斗虫,由于虫的数量多,总要从早上斗到下午,往往上午虫的斗性很足,而到下午,有相当部分的虫斗性变差,这主要是因为为了携带方便,大盒换小罐,或怕碰伤蟋蟀而取走了水盆引起的。因为环境变了,湿度变了,虫的斗性也就变差了。

        虫在地里生存,根据秋天自然条件,白天热,温度高湿度低。晚上凉爽,特别是下半夜,温度低湿度大,露水嗒嗒滴,还有就是非常安静,没有声音。那么在盆中怎样才能创造一个使虫感到适应和舒服的环境呢,这里首先要有个大环境,即养虫的房间。

        和自然比较接近的养虫房间最好是通风的朝南房间。白天关闭窗门,拉上窗帘,其作用是隔离噪音和避免阳光直射。给虫创造一个安静养身的环境和湿度适宜的空间。

        晚上打开窗户,让徐徐凉风吹入,随着温度的降低,盆的水份蒸发量也随之减少,到黎明前达到最佳状态。这时,再不服盆的虫,也会在这个相对而言比较舒服的环境里安静下来。

        在这里问一下虫友们;您们见过凌晨爬盆的虫吗?为什么?因为凌晨的温度最低,湿度最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虫友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27 分享分享1
推荐
发表于 2014-9-11 14:20:3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4-9-11 13:35:42 | 只看该作者
        因为无论是老籽、嫩籽、壮籽、受伤籽等,蟋蟀一次产卵都是一个批次,但不可能产生一个批次的好虫,这只能猜测是虫在地里随机吃了什么食物,但它是在那一个时段吃的呢,二蜕?五蜕还是其它时段,但肯定不是在成虫以后的阶段,因为蟋蟀一旦蜕变成虫后,在短短的几天内性已成熟,生长发育已完全停止了。好坏已盖棺定论。

        无数实践证明,素食能延长蟋蟀的生命,同样少斗也能延长蟋蟀的生命。

        目前我每天给蟋蟀喂胡萝卜加小米粉,主要目的畅排、增重,效果很好。

        有关饲料的一些专业术语,以及理论依据对99.99%的玩虫人来说是搞不清楚的,就是搞清楚了也没有什么用,原因是不能做定量分析和没有检测手段,何况虫的个体在质量体重和体质方面的差异极大,怎能一概而论呢,这显然是不科学的。

        在我玩虫圈里有几个朋友很注重此道,花了不少精力,希望通过饲料来提高虫的打斗性,从虫进盆喂蜕衣到再喂进口蛋白粉到出斗前喂2万多元一瓶的进口类固醇,其结果都不理想,主要是量无法控制和虫衰老太快。

        一千多年的文化的沉淀和传承,自有它存在的道理。任何想当然的做法以及把虫当作人的不科学的理论依据也是不足取的。

        一年一秋,一秋一虫,真是来之不易,希望自己数十年的一些养虫小经验能给虫友们带来帮助,玩的更尽兴。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全家幸福。

                                                                                                                                             ----- 蟋蟀情 ------                                                                                                                                                                            2014年9月2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虫友注册

x

点评

好讲得透彻学习了  发表于 2016-2-24 20:48
研究到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10 12:42
太好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4-20 19:22
好文章,讲得实际,有理有据,拜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12 12:50
100#
发表于 2016-9-9 22:22:56 | 只看该作者

邵老师的文章写得好,顶
99#
发表于 2016-9-9 22:08:3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分享!
98#
发表于 2016-9-9 22:00:1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好文!受益匪浅!
头像被屏蔽
97#
发表于 2016-9-9 17:06:19 | 只看该作者
训斗是个大学问,学生意只是听说没有见过更没有试过,老师欲言又止,估计这是绝招中的绝招了。
96#
发表于 2016-9-9 15:28:21 | 只看该作者
好文,学习了。,谢谢。
95#
发表于 2016-9-7 14:22:37 | 只看该作者
你好老师,关于凉盆一说,现在南方养北方虫居多,而且用的都是厚壁北盆,晾盆在刘冠三老先生的书里也有提到,最早的时候老师傅们会把盆带到野分田间,开盆盖上平网然后晾一个晚上,一周2-3次,模拟自然环境,这又是何解
94#
发表于 2016-3-17 10:32:40 | 只看该作者
  顶。。。。。。。
93#
发表于 2016-3-16 19:58:42 | 只看该作者
{:3_292:}
92#
发表于 2016-3-16 19:57:54 | 只看该作者
{:soso__10169062262133571330_1:}{:soso__10169062262133571330_1:}
91#
发表于 2016-3-16 19:43:22 | 只看该作者
技术贴都要大力支持!顶一下!
90#
发表于 2015-7-27 14:04:54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soso_e179:}
89#
发表于 2015-7-27 12:03:37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0:}
88#
发表于 2015-7-27 11:38:00 | 只看该作者
写的太好了、绍老师文章好、养虫水平炉火纯青,给广大虫友好处多多。{:soso_e181:}{:soso_e163:}{:soso_e163:}{:soso_e163:}
87#
发表于 2015-7-27 09:38:37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 感谢
86#
发表于 2015-7-27 08:32:41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0:}好
85#
发表于 2015-7-27 02:04:00 | 只看该作者
蟋蟀情 发表于 2014-9-11 13:34
在我国,农历的节气主要是以黄河流域为依据的,和长江流域有着较大的差异。白露节气时,宁津早晨 ...

84#
发表于 2015-6-22 17:26:39 | 只看该作者
83#
发表于 2015-6-5 13:05:24 | 只看该作者
好文,好图,真正的秋雅!{:soso_e179:}{:soso_e160:}
82#
发表于 2015-6-5 10:52:37 | 只看该作者
难得好文,学习学习
81#
发表于 2015-6-4 21:33:03 | 只看该作者
养是真功夫!乐在其中......!{:soso_e179:}{:soso_e160:}
80#
发表于 2015-6-4 20:48:52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3:}
79#
发表于 2015-5-26 11:24:20 | 只看该作者
好{:soso_e179:}学习、学习再学习。
78#
发表于 2015-5-26 10:37:40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3:}
77#
发表于 2015-5-26 07:57:07 | 只看该作者
蟋蟀情 发表于 2014-9-11 13:34
在我国,农历的节气主要是以黄河流域为依据的,和长江流域有着较大的差异。白露节气时,宁津早晨 ...

我也不喜欢给蟋蟀洗澡,但我确实看到蟋蟀趴在水浴里面的,而且这个虫子是当年场子里公认的特大。
76#
发表于 2015-5-26 00:07:15 | 只看该作者
看了又看{:soso_e121:}{:soso_e179:}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5-12 01:58 , Processed in 0.12969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