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李世均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真虫经

  [复制链接]
276#
发表于 2020-10-4 16:31:26 | 只看该作者
李世均 发表于 2020-10-4 16:17
baa虫友您好,您只讲对了一半,秋季是虫的季节,是大自然恩施给我们虫友的重大快乐的季节,我们都尽情玩耍 ...

2020年,选养的30多只蟋蟀全部是黄蜂,最小是0.63克(6厘8)、最大1.1克(12厘)。

只斗友谊赛,是秋、白都不拒。已出斗其中的10多只8月上旬出土的,目前是全胜战绩。

点评

黄蜂1.1克好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0-5 13:55
277#
发表于 2020-10-5 13:55:47 | 只看该作者
luliub60 发表于 2020-10-4 16:31
2020年,选养的30多只蟋蟀全部是黄蜂,最小是0.63克(6厘8)、最大1.1克(12厘)。

只斗友谊赛,是秋 ...

黄蜂1.1克好大,

点评

大的黄蜂便宜,不是“头挑”50元/只,买得多是100元3只,多小的仿秋黄蜂却很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0-5 18:22
278#
发表于 2020-10-5 18:22:01 | 只看该作者

大的黄蜂便宜,不是“头挑”50元/只,买得多是100元3只,3斟以内的仿秋小黄蜂却很贵。
279#
发表于 2020-10-5 21:03:48 | 只看该作者
李世均 发表于 2020-10-4 16:17
baa虫友您好,您只讲对了一半,秋季是虫的季节,是大自然恩施给我们虫友的重大快乐的季节,我们都尽情玩耍 ...

祝:李教授早日恢复健康!
280#
 楼主| 发表于 2020-10-6 08:09:0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281#
 楼主| 发表于 2020-10-8 08:54:04 | 只看该作者
蟋都微讯很辛苦,每天有虫文章。蟋蟀爱好者开始时一定会喜欢看。
极易引蟋蟀爱好者斗胜。最后形成现在有虫必斗,必赌。
这类文章只可供娱乐者闲看。比如看武打小说,并无实际价值。
并没对蟋蟀进行真正意义的科学研究。不能形成正确结论。在我看來是邦倒忙,众虫友当真的了,结果输钱,我在六论中写出虫经害人论,此类文章即为好例子,是负能量的文艺杂文。(是讨论语不带攻击含意)
大多数虫友拚命追求的虫经‘技术贴’我将它归纳为自然科学层面的探索。
我的结论:a、是无止境的。b、现阶段的‘技术贴’十分局限。根本不能达到赢钞票的程度。
1、进场子是人文行为,我将它归纳为社会科学层面的实践。
我的结论:a、是搏奕学、心理学、老千学等等的综合行为。b、所学的‘技术贴’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仅起次要作用。
2、目前所谓的‘技术贴’绝大多数是个人斗虫的经验小结,由于局限于个人小结,采样太小太小,不可能形成正确的结论,不具指导意义。讲得白直一些,现在的所谓‘技术贴’根本是误导虫友输钞票。(是讨论语不带攻击含意)众虫众应明确这类经,必须摈弃。或像我这样心中有数,社会上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虫经,一点一条都派勿上用场的进场子即赌场
3、正确的方法是《建立量化了的数据库》见(中华斗蟋鉴赏第8页)。可惜整整十个年头,能看懂的虫友在网上还未现身。
4、我的理论系统即《五论》、《五字》、《一核心》将传统虫经返璞归真,回归娱乐。

点评

各类技术帖多数是个人的实践经验,虽然有它的局限,但对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的帮助。若把它用在赌博上往往是力不从心的,原因在于赌场表面上看是虫的输赢,更多的是在赌人。虫的好坏应该有一定的常态,所以统计样本必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0-8 12:48
282#
发表于 2020-10-8 09:48: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虫半痴 于 2020-10-8 09:49 编辑

以为玩虫人都喜欢看“虫经”,或者是靠“虫经”来玩虫的,这本来就是个误区,无论是真虫经假虫经。我的好几个进场子斗的朋友(赢多输少的),没有一个看“虫经”的,他们都是务实派、不图虚的;我曾问过他们看过书么?他们眼睛巴登巴登看着我,不知所云

点评

不知所云,他们装傻。吾周围虫友都看过书,多少而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0-8 12:08
283#
发表于 2020-10-8 12:08:33 | 只看该作者
虫半痴 发表于 2020-10-8 09:48
以为玩虫人都喜欢看“虫经”,或者是靠“虫经”来玩虫的,这本来就是个误区,无论是真虫经假虫经。我的好几 ...

不知所云,他们装傻。吾周围虫友都看过书,多少而已
284#
发表于 2020-10-8 12:48:51 | 只看该作者
李世均 发表于 2020-10-8 08:54
蟋都微讯很辛苦,每天有虫文章。蟋蟀爱好者开始时一定会喜欢看。极易引蟋蟀爱好者斗胜。最后形成现在有虫必 ...

各类技术帖多数是个人的实践经验,虽然有它的局限,但对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的帮助。若把它用在赌博上往往是力不从心的,原因在于赌场表面上看是虫的输赢,更多的是在赌人。虫的好坏应该有一定的常态,所以统计样本必须很大,有了量化了的数据,才会有科学的依据,由于这个课题投入很大,从古到今还没有人实验过。
285#
 楼主| 发表于 2020-10-8 17:11: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世均 于 2020-10-8 17:14 编辑

孙虫迷您的认识,比许多虫友领先一步您写的:原因在于赌场表面上看是虫的输赢,更多的是在赌人。写得对,
我们众多虫友到现在还不清楚这个道理。认为只要技术好,自已赢虫概率大。实际上用错地方,还不明白进场子保输的道理
传统虫经相虫法是老祖宗传授给我的玩虫经,不是斗虫经。
因为斗虫与钞票直接挂钩,不能输的,这就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用人的肉眼能不能看出,哪一条能赢的这一最高目标。显然人的肉眼无法看出哪一条能赢。我们努力了一辈子显然是错了,当然要否定一辈子的追求很难,很痛苦的,但没办法,虫实在是不可识的,所以我在网上曾写出;进场子的虫友,都是不知虫的低手,而不是什么高水平。在这个群里我们都是朋友,这是我用一生实践探索而得出的真虫经,虫不可识,永远不可识是绝对的
286#
 楼主| 发表于 2020-10-8 17:18:02 | 只看该作者
十年前我在国虫网上写过一篇:虫子不是儿子,可买,可拔,可借。
什么叫斗才吉?
斗才吉是斗人脉,斗财力,
与眼光没半毛关系。

只有到我这种境界,才会真正弄明白

点评

你十万虫本,齐天大圣几百万上千万本,你最高级别团长,齐天大圣最低级别团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0-8 19:36
287#
发表于 2020-10-8 18:38: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酱油王 于 2020-10-8 18:41 编辑

李教授:传统虫经,用色选虫,用现代人的眼界看的确有他的局限性,贾年代连色都没有标准,当代人能适用嘛,还有玉米是在清朝大面积种植,当下的蟋蟀的色肯定和贾似道年代有明显的差距(遗传土壤植被)决定蟋蟀颜色,但是人类科学发展到今日,已经能够解释很多曾经未知的问题(昆虫学的诞生)不知李教授能否指点一二?李教授看了蟋蟀奥运会战将图片觉得北队虫不行,我也是这么认为。李教授已当代学者身份,能否在这里具体分析一二?
288#
发表于 2020-10-8 18:46:16 | 只看该作者
我们都是不赌虫的人,不谈十赌十输,只谈自然科学
289#
发表于 2020-10-8 19:36:05 | 只看该作者
李世均 发表于 2020-10-8 17:18
十年前我在国虫网上写过一篇:虫子不是儿子,可买,可拔,可借。
什么叫斗才吉?
斗才吉是斗人脉,斗财力 ...

你十万虫本,齐天大圣几百万上千万本,你最高级别团长,齐天大圣最低级别团长
290#
发表于 2020-10-9 13:30:12 | 只看该作者
斗蟋蟀到底斗的是什么。。。。就一个词——“欲望”!。。。三教九流,芸芸众生的“欲望”,有些“欲望”比较单纯,有些则是多种“欲望”的综合体。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91#
 楼主| 发表于 2020-10-9 14:25: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世均 于 2020-10-9 14:26 编辑

贪嗔痴
292#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0 08:30:26 | 只看该作者
酱油王虫友您好。我们都是不赌虫的人,不谈十赌十输,只谈自然科学。
好!好!好!
老祖宗传下的【包括现在众虫友手中的虫经,是三点半货色,一点也没用的,你进赌场只是猜赢。】
您提倡的只谈自然科学,应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然科学,那就是八点半语句了,有数据,能一锤定音的科学结论。这需要广大虫友一起来搞。
293#
发表于 2020-10-28 21:42:48 | 只看该作者
少看书,多看图,若有故事增力度.
294#
发表于 2020-10-28 23:14:34 | 只看该作者
祝李教授早日康复
295#
 楼主| 发表于 2020-11-3 11:00:40 | 只看该作者
296#
发表于 2020-11-4 00:01: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书意思是好的不要赌博书看的太多不行容易走火入魔
297#
发表于 2020-11-4 03:05:25 | 只看该作者
古谱,只是带你进入蟋蟀的世界,好的蛐蛐,就看你的细心程度。最微妙的差别能激发你的悟性和灵感。
这就是玩之乐趣。
298#
 楼主| 发表于 2020-11-4 15:26:13 | 只看该作者
299#
发表于 2021-1-18 00:07:34 | 只看该作者
李教授最后一次回帖是2020年11月4日。
300#
发表于 2021-1-24 13:53:21 | 只看该作者
认知是有高低之分,个人的认知只能代表你自身,用你自身的认知去评判或磨灭先人的总结。是对他人的不敬,大不敬。也是眼光短浅的表现。实不敢苟同

点评

他老人家已经仙逝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4 14:07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4-11 22:09 , Processed in 0.112524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