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蟋蟀情 于 2013-2-1 15:29 编辑
先谈第一个问题。
我在收虫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有部分虫友对所收虫的厘码大小吃不准.解决的办法有二, 一 、请同去的朋友看一眼,或请旁边收虫的虫友把把关,以免因疲劳、阳光、隔年眼生等情况误判、误收。二是带一条样虫在身边,碰到情况,拿出来比较一下大小,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但我们在选虫时,在判断这虫的品种,底板时,我们样板在哪里?我们的依据在哪里?我们的标准又在那里呢。
在历年虫季,在我们自己玩虫过程中,在朋友的棚中,在斗场里,在网上,或多或少地有许多王虫、将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形、色、神、无不烙在我们心中。这些样本给了我们无穷的动力。年年梦寐以求,孜孜不倦地寻觅着、忙碌着、不惜代价地付出着。
我们每一个收虫的人,对每一天,每一筐,对每一个小罐都充满了无限的希望,希望下一个罐里站着一条全身润色,顶门精光四射、顶堆毛丁,整皮正色,或整皮顺色,一眼便能定名定品的上将虫或虫王,竞技场上十路封盆。
然,问题就出在这里。
我平时喜欢游山玩山,特别是一些有历史文化纯淀的地点,哪怕是一座破庙,一块糊摸不清碑文,我都会良久地站立在那里,崇敬一下,遐想、感叹一番。
听河南朋友讲,河南巩义有个康家大院,不仅富甲天下,而且富了二十代,不免心生好奇,约人前去游玩一番。
好一个集宫、商、农一体,四佰余年沉浮的康家大院,原占地约十六万平方米,一切都令人感叹不已。
其中有一张石桌和一块石铭很有哲理,现抄录如下:
石案铭
顽然一块石,谁道有精神。
岂知经镂刻,还能见天真。
刮去垢无哦磨其光,棱角铮铮纇珪璋
上下砥柱如山丘,形器转形德之方。
留于子孙赏拂拭,因之威仪自抑抑。
砺得节操如此贞,瓜瓞绵绵远矜式。
金石为开历千秋,硁硁坚确撼不得。
漫作主人石案铭,敢云星精到处说生色。
光绪九年腊月朔九日
雕玉成器,顽石变珪璋。
原石,顽石和玉器,珪璋差异极大,天壤之别。
我们见到的将军,虫王和刚出土的虫胚同样有着很大的区别,甚至判如二虫。
是我们脑海里固有的形、色影响了收虫效果和出将概率。
我们有很多早秋收虫的经验教训:例如早秋色彩斑斓,很是弹眼落睛,养了很长时间,虫始终不老,其实是嫩虫一条。例如早秋整皮正色,饲养一段时间变间色虫、肉虫一条。再例如早秋便显色,且大腰尖尾。饲养一段时间后收身幅度大,秧子一条。还有虫未进降,正搭翅变反搭翅,亮叫变亚叫等都是嫩虫。
所以我们一定要摒弃我们概念中的将军、虫王的形象,牢固地建立起选将胚的一些基本要领。
鉴于目前,秧子,白虫大量地混迹于秋虫,这是远刀贾似道。老祖宗,近到火光汉老先生所始料不及的。如按谱上早秋选将胚子,取头圆大、牙粗长、项丰实、翅贴身、体方厚等,那显然是不够的会吃进大量的秧子、白虫。
那么除了以上形相外,我们还要注意和掌握些什么呢?
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还是比较重要的。
一、头部的一些物理特征,首先是脑盖起槽及门面起皱,这是虫骨化良好的直观表现。还有就是顶门起光,而脑盖起雾,顶门光从成虫很短时间便会发亮,此光随皮壳的老结,越来越亮,直至精光四射,虫老光退。脑盖早期有色起光,嫩虫表现。脑盖由雾变砂、大将。雾细,砂粗。雾会退、砂至死不退。
二、项无毛丁或生细砂,有蟹眼而蟹眼边界不清有水迹一般,中本虫。项要粗糙,有无蟹眼均可,钢毛粗长,项老结。
三、 翅色无论深淡。均忌水光艳色,早秋便见乌金翅、青金翅、白金翅等,嫩虫。早秋虫翅色应有色无光,色深不见底。润而无芒。
四、爪生刚毛,腿生跳蚤斑。四小爪爪粗色白,上生刚毛,老结。大跳腿起蜡光、腿斑,无论大小多少,总要腿白斑黑,黑白分明,边界清晰。如大跳上腿斑黑呼呼连成一片,嫩虫。大跳骨相,内圆外翻。
五、须粗、勾大。骨骼、营养好。
以上小经验,虫友们可以试试,很好把握,很有用。
我们再讨论一下出将的概率问题。
数量决定质量,量变达到质变。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有部分高手看虫,左右开弓,估计一~二秒钟看一条虫。有部分虫友打包,每天二筐,自己抄虫。有部分有钱的,住在宾馆里,组织了一个收购网络,无数小贩子每天在市场里挑虫卖给中贩子,中贩子从中挑出好虫,再给大贩子,大贩子开着轿车把顶尖的虫送到宾馆。再这个总、哪个总大价买下。
那种收虫方式出将率高?
当然是第三种出将率最高。
在任何产虫地,好虫,比较好的虫,皮子虫的产生总是呈宝塔形状的。比例是差不多的,只是整体的虫的质量有些差异。
如果出将比例是百分之一的,我一天看500条虫,就有可能收到5条将胚,有的人一天能看1000条虫,那就有可能10条将胚。
我在产地市场看到小贩子努力地蹲在地上挑一手虫,也看到酒桌上,大贩子打电话给某总,有一条要价4万2的虫。
那么这条开价4.2万的将胚是多少虫里挑出来的呢,估计最少不少于万分之一。
如果某总花了50万收了50条虫。
而我花了0.2万元收了100条虫。
我们再选十条虫比赛。某总不识虫只是好玩,我则玩了50余年虫了。
香也不用烧,菩萨也不要问,输的肯定是我。全军覆没。
某总是不需要懂虫的,他由小贩子,中贩子,大贩子帮他掌眼把关,所出斗的虫是将胚中的将胚,而我的虫则是一般的矮子里的高个。
所以说玩虫是没有底的,输赢取决于玩虫的思路,概率决定一切,您眼光好,运气好,每年可以出几条将,赢点小钱,但一个团队或一个大资金的投入,每年可以拿大奖赛的冠军,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玩虫经验不可能相差很大,但在资金的投入方面有可能会相差很大,资金大可以万里挑一,资金小只能十中取一。
对虫而言只要用心了,一些基本东西很快就会掌握,但到了某一高度或程度,就再也很难突破,大家都会处在一个差不多的水平,略有高低而已。
所谓输赢这和你所投入的资金、时间、精力有关。玩虫是没有统一的起步线的。
任何事情看懂了,就会变得简单。你想上风多一只,那你就比别人多付出一点,这付出包括精力、时间、金钱。
出虫是有比例的,人的选样能力也是有限度的。
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能力去玩虫,开心就好。
下面再讨论一下虫的级别问题。
在场子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牌架的虫,输给了小牌架的虫。小牙齿口重无比,二个平夹,把大牙齿打的七跷八歪。令众高手大跌眼镜,直呼看不懂。
在这里我们要引出一个问题,斗虫斗什么,是斗牌架?斗牙齿?斗品种还是斗底板?
这个问题很重要,它将直接指导我们收虫、玩虫、斗虫的思路。
我认为:斗虫就是斗级别。
这级别是怎样一个概念呢?级别等于品种加上底板。
何谓品种?相信研究过虫谱的虫友都知道,这品种取决于遗传。而品种的好坏可以通过紫、青、黄、白、黑、红六门,足色、正色、间色、异形、异相及八格、十二相、十六形等来判断。
何谓底板呢?底板是由幼虫至成虫这个时间段生存的环境,例如:温度、湿度、营养、酸碱度、日照度等外部干预,给予以致虫的生长,骨骼发育是否良好的一种物理表现。同一父母本产下的籽,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就会有不同的底板。
底板的好坏可以通过干、老、细、糯、以及色、鸣、骨、神来别。
综上所述,一条足色,或正色虫加上底板足,要称王封将是当之无愧的。
先天品种遗传加后天生存环境就等于级别。
然,到底是品种起着主导作用,还是底板起着主导作用,我想在这个问题上不要过多的去花费精力,老祖宗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足色、正色、正品入格,间色、异相均成将封王。
正是由于这些无法量化的来衡量一条虫好坏的条件和因素,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玩虫乐趣,带来惊喜和欢乐。同样由于很多特例,许多斗虫的结果给我们带来了沮丧和思考。
这就是秋虫的魅力。
转眼已是十月六日。
今天师弟白牙重青----小陆将来为师兄助战。
秋鸣大花牙----老丁在十月一日就和各位打招呼,如打入崇明大奖赛决赛,十月六日就不能来了。遗憾,接秋鸣大花牙----老丁来电,他们和北京进入决赛,故不能前来尽兴。
我为秋鸣俱乐部的强大而高兴,为有秋鸣大花牙----老丁这样的虫友而自豪。
九时许各路英雄好汉,满怀豪情,驱使精兵良将直杀而来。
十月一日一战,赢得踌躇满志,自我欣赏。输的卧薪赏胆,欲报一箭之痛。双方都精选良将,以取决一高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