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942|回复: 4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科学研究:虫王是这样炼成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28 00:19: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决定蟋蟀打斗能力的因素有三:
(一).牙的硬度(牙壁的厚度和硬度),牙筋(肌)的强韧力度;
(二).野性;
(三).打斗技巧。


(一).
牙、身的硬度是由食物和土壤决定的:1.几丁质、钙、特殊蛋白质;2.腐殖质;3土壤.

1.几丁质、钙、特殊蛋白质:

几丁质属于碳水化合物的多糖, 是构成蟋蟀外骨骼的主要成份,但不是单一起决定性的因素,还必须有其它因素共同作用, 吴继传论证了 钙以磷酸三钙的羟磷灰石形式存在于蟋蟀骨骼、牙齿中,还有部分存在于软组织和血液中与骨骼系统的钙保持着动平衡, 以保持骨骼钙的不断更新, 钙还参与控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甚至一些酶也需要钙离子的激活, 还参与血凝过程。钙也是影响蟋蟀的全体外表皮与牙的厚度与硬度 以及蟋蟀打斗中的肌肉与神经反应快慢。
特殊蛋白质:(请恕不便明说) 这种特殊蛋白质也在大腿的筋力也能体现(有些资深玩家可以神会),但牙筋和腿筋还是有区别的,懂体育或生物的人应该可以知道。

2.腐殖质(已死的生物体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有机物质。黑褐色,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一些元素,能改善土壤,增加肥力。主要方法是帮助增加可以让空气和水进入的空隙,也同样产生植物必须的氮,硫磺,钾和磷。动植物残体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简单化合物的同时又重新合成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

古书里有喂食馊饭,济南“白峰”的书里有适量喂食馊食,北方早秋用纯土底盆养虫,都是为了将这些营养通过食物补充给蟋蟀(蟋蟀在成长过程中是吃土的,如果在成虫之前这方面的营养不够,在成虫之后需要适当补充)。

3.土壤:

古谱有“识土抓虫”,这里的“识土”包括两部分,除了“识”土壤的营养成分(腐殖质)之外,还有更重要的,这几乎是决定性的,可以决定蟋蟀牙硬度的因素(请原谅,这个问题是繁殖“人工蟋蟀”的关键技术之一,现在需要技术保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2 分享分享
推荐
发表于 2014-3-28 13:17:24 | 只看该作者
你的文章也许只观其表而未得其实,关于几丁质的讨论前文已经有一些,吃指甲不能补钙,还有铁锰元素的重要性不知你是刻意隐埋还是漏掉,如果你不是贩白虫的,那没必要说说就涉及机密不便透露之类的,帖子的价值何在?

点评

同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12 07:44
2#
 楼主| 发表于 2014-3-28 00:22: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两河山 于 2014-7-2 19:31 编辑

(二).野性(斗性)
涉及繁殖技术,不便多说,人大家思考两个问题:
1.捉虫的人都知道,孤虫十有八九是这个地段的虫王,可谁知道为什么?
2.蟋蟀为何而战?
曰:食、宅、性

白虫为什么无法突破野性这个瓶颈?
往年都是把虫仔埋在地里,今年留了一些仔在家实验养白虫,通过观察,有了意想不到的发现,改变了之前的认识,
我已经观察到了3次若虫为争食而斗,第一次是有两个若虫出土后第两三天就因为争食居然对了两嘴,胜者追着败者跑,这就意味着有些虫从这时就开始成为“败虫”(北京管战败的虫叫“二爷”,殊不知有多少虫在野地里已经成为了这种“土败”的“二爷”?)。
我认为这种经常战败的“土败”将来不可能厉害,所以说,虫的厉害与否是天生和命运注定的。
基因决定天生的体质和斗性(野性),但再好的虫也需要命运的安排,如果食物营养出问题,必定发育不好,如果刚一出土就被大虫欺负,成为败虫,再好的基因也不行,就是虫王的基因也经不住这种“欺负”,因为“战败”已经将虫王的斗性削去棱角,再厉害的虫王在小时候也打不过大虫。例如白虫由于饲养环境的原因,活动范围小,所以交口后,败者的逃跑范围也比较小,逃跑范围小就意味着双方再次被其它大虫欺负,即使当时逃跑后再遇到一个比它弱的虫它也不会去斗,甚至被比它弱的虫再次欺负一次。那么久而久之,经常落败的虫就可能会成为白虫群体中的受气包,这种虫由于长期处于被欺负的状态,会使其性格受到很大的影响。即便成虫之后分罐饲养、正常下雌、正常斗龄出斗,它的斗性也不会强到哪里去。这种虫打草照样有牙,但是真斗起来基本上要么就是咬几口就跑或者根本就不开口。因为经常的落败,逃跑就已经成了它的惯性,这就是“天不斗”虫形成的原因。
而秋虫不一样,活动范围大,交口后逃跑范围也大,落败的虫逃跑后再躲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休养几天,等下一次如果遇到一个比它弱的对手,这样它就会成为胜者,从而又提高了它的斗性,这就是秋虫的优势,而这正是白虫很难突破的瓶颈。白虫如果不突破这个瓶颈,永无出头之日,在秋虫面前,永远都不能堂堂正正卖,只能偷偷摸摸的冒充秋虫。

但如果秋虫在野生环境中密度过大,也和白虫是一样的,同样也能产生“天不斗”的虫。
例如河南一个地方,当地人不捉虫,平均每平米二十几个虫子(包括油葫芦,棺材头,母的,幼虫),捉虫时不能走的太快,否则会踩死虫,傍晚时农用三轮车从小道走过,都能压死虫,这里的斗蟋在这种生存环境下已经形成“不斗”的品种(种群),这里的虫很难会为窝和性而战,因为密度太大,大虫欺负小虫,油葫芦也会闯进你的窝,所以没有什么虫不遭欺负。
这里的虫在野生状态下虽然也有碰到就咬的,但都不知败了多少回,虽然也能上去来一嘴,但已经养成了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逃的习惯,这种虫虽然也“斗”,但和“天不斗”的虫本质上没有区别,他们的身体里已经没有了斗蟋那种顽强战斗、决一死战的优良基因。
3#
 楼主| 发表于 2014-3-28 00:28: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两河山 于 2014-7-4 08:57 编辑

(三).打斗技巧
1.孤虫和地势开阔的虫都有突出的打斗技巧,为什么?
2.蟋蟀是有记忆的,所以二口虫一般不会再有之前的战斗力,蟋蟀的打斗技巧是在打斗中提高,所以“直推”不科学

3.好虫碰好虫,谁上谱谁赢

看出好虫容易,让懂虫的人过眼,好虫很难漏网,几乎无一不被摁住,所以市场上才有会捡漏。
在资源萎缩和虫贩增长的现在,小价买好虫的情况将越来越少。

然而在竞斗场上,当两个好虫相遇时,谁输谁赢,谁能看得出?
通过观察我认为,好虫碰好虫,谁上谱(虫谱)谁赢,所以,这时拼得就是文化了。
没文化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学习,不会学习。这些人还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死读书、读死书。

“蜈蚣钳,狮子嘴,蜻蜒头,蚱蜢脚”这些为什么好?
如果你不会学习,不会思考,当然无从知道。
例如狮子嘴,蟋蟀的牙好(如“牙硬”)不是取决于“大”,
而是取决于牙壁(厚度和硬度),牙筋(肌)的强韧力度,和动力臂的长短: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只有狮子嘴和蜻蜒头(因为蟋蟀的牙不是垂直的,而是倾斜的,所以头要深)动力臂最长,
用同样的力,当然是这种头牙的结构动力臂的力量就大,而马脸虽然牙长,但动力臂短,所以不是最佳。
至于牙筋(肌)的强韧和力度,还有牙壁(厚度和硬度),则要通过看其它部位得知


红头、青项、翅金色者,一绝也。

  麻头透顶、青项、金翅、白腿、头后相应,二绝也。

  白麻头透顶、青项、毛子厚、银翅者,三绝也。

  紫头白露、青项浓厚、紫翅又带皱纹者,四绝也。

  黑漆头、金线(或银额青项带毛、黑金翅、白肚皮、白大腿脚者),五绝也。
http://www.xishuaibj.com/forum.p ... &extra=page%3D3
当时收来时候很多虫友一致认为是重色紫虫,到了10月15日后,眉毛透金色,带大画眉角耳朵和耳角均金黄色
4#
发表于 2014-3-28 00:52:20 | 只看该作者
坐沙发上 详听高人解谜
5#
发表于 2014-3-28 03:52:52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82:}
6#
发表于 2014-3-28 08:20:27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0:}
7#
发表于 2014-3-28 08:28:21 | 只看该作者
以上所讲,虫王就这样炼成了?继续听讲学习。{:soso_e163:}
8#
发表于 2014-3-28 09:48:27 | 只看该作者
咱哥俩有些观点不一样,我认为1,蛐蛐的硬度是土壤决定的。黑土地营养丰富所以蛐蛐好。蛐蛐成虫以后基本已经定型,后期喂养只是增强体质保正原有级别,喂养再高级,蛐蛐的级别也不会提高,要增强蛐蛐硬度让它经历秋风。2,打斗技巧是天生的,好蛐蛐会根据不同对手使用不同招式。所以一定要直推。呵呵,我不懂白虫,哥哥见笑

点评

我只是经验不懂化学,我认为赢钱才是硬道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28 13:36
蟋蟀应激性非常强,上代的刺激会马上体现遗传到下一代的本能中,应激性占主要,蟋蟀日后的遇到不同的刺激也会学习新技巧  发表于 2014-3-28 13:14
说得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28 11:17
说得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28 11:17
说得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28 11:17
9#
发表于 2014-3-28 09:59:05 | 只看该作者
有一样本人非常认可:孤虫十有八九是这个地段的虫王:此虫本人捉于坟头的孤虫去年斗得相当可以,就是皮色一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虫友注册

x

点评

好一个皮色一般  发表于 2014-10-19 16:05
这虫能上大局  发表于 2014-3-28 10:58
10#
发表于 2014-3-28 10:10:24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11#
发表于 2014-3-28 10:35:18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笔误了,几丁质是寡糖,不是多糖

点评

壳多糖(chitin)又称几丁质。为N-乙酰葡糖胺通过β连接聚合而成的结构同多糖。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的外壳、昆虫的甲壳和真菌的胞壁中,也存在于一些绿藻中。  发表于 2014-3-28 10:56
12#
发表于 2014-3-28 10:38:17 |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4-3-28 10:42:16 | 只看该作者
{:3_292:}

点评

98765  发表于 2014-3-28 13:34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3-28 10:54:26 | 只看该作者
神出鬼没 发表于 2014-3-28 10:35
楼主笔误了,几丁质是寡糖,不是多糖

壳多糖(chitin)又称几丁质。为N-乙酰葡糖胺通过β连接聚合而成的结构同多糖。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的外壳、昆虫的甲壳和真菌的胞壁中,也存在于一些绿藻中。
15#
发表于 2014-3-28 11:11:08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82:}
16#
发表于 2014-3-28 11:17:17 | 只看该作者
无影落翼飞 发表于 2014-3-28 09:48
咱哥俩有些观点不一样,我认为1,蛐蛐的硬度是土壤决定的。黑土地营养丰富所以蛐蛐好。蛐蛐成虫以后基本已经 ...

说得好
17#
发表于 2014-3-28 11:17:18 | 只看该作者
无影落翼飞 发表于 2014-3-28 09:48
咱哥俩有些观点不一样,我认为1,蛐蛐的硬度是土壤决定的。黑土地营养丰富所以蛐蛐好。蛐蛐成虫以后基本已经 ...

说得好
18#
发表于 2014-3-28 11:17:21 | 只看该作者
无影落翼飞 发表于 2014-3-28 09:48
咱哥俩有些观点不一样,我认为1,蛐蛐的硬度是土壤决定的。黑土地营养丰富所以蛐蛐好。蛐蛐成虫以后基本已经 ...

说得好
19#
发表于 2014-3-28 11:24:55 | 只看该作者
进耒学习学习.也想炼炼虫王.
21#
发表于 2014-3-28 13:35:02 |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4-3-28 13:36:04 | 只看该作者
无影落翼飞 发表于 2014-3-28 09:48
咱哥俩有些观点不一样,我认为1,蛐蛐的硬度是土壤决定的。黑土地营养丰富所以蛐蛐好。蛐蛐成虫以后基本已经 ...

我只是经验不懂化学,我认为赢钱才是硬道理。
23#
发表于 2014-3-28 14:35:24 | 只看该作者
先谢了,学习。{:soso__10169062262133571330_1:}{:soso__3110130392203091378_3:}
24#
发表于 2014-3-28 14:35:29 | 只看该作者
先谢了,学习。{:soso__10169062262133571330_1:}{:soso__3110130392203091378_3:}
25#
发表于 2014-3-28 15:13:46 | 只看该作者
燕秋堂 发表于 2014-3-28 13:17
你的文章也许只观其表而未得其实,关于几丁质的讨论前文已经有一些,吃指甲不能补钙,还有铁锰元素的重要性 ...

有道理。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4-16 15:58 , Processed in 0.193107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