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70|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小议“痛与不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6-20 13:53: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虫痴 于 2014-6-20 22:42 编辑

{:soso_e113:}


常言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是中医对人体的概意。那问题来了,作为高级动物的人要主观定义他的对象,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具有片面性。关键是人类无法知道没有表达能力的动物的感受,即曰: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从一般认知的范畴来定义什么叫“痛”。严格来说痛是一种感觉,感觉来自神经系统在大脑皮层中的反馈(人类可以通过神交来体验痛感);“但昆虫没有复杂的大脑没有意志,所以只能用反射来替代”。在药理学实验中疼痛实验的一个重要方法叫做“热板法”,这种方法是将小白鼠放在加热的金属板上,小白鼠的足部受热板刺激而产生疼痛时,就发生舔足的特殊反应。从接触热板到舔后足所需要的时间作为“痛阈值”。因此,用人的意识去讨论昆虫有无痛感略显无聊和钻牛角尖,讨论一下“痛阀值”或 “反射阀值”的长短和产生原由更具意义。

早秋,虫刚出土,经历从干呼呼到水淋淋的沐浴后一脉春光。此时从生理上说虫的神经系统还未完全适应对外界的反应,对光都敏感更别说痛感了,所以嫩不斗老很好理解。作为衍生想法:这个阶段如何提高虫的适应能力?——强化饮食、通风静养、合理施草、适时过蛋,都是不错的“炼虫”之法。注:这些都是相对于野生秋虫而言的;如是人工白虫,它的成长环境——在饮食和环境上每天都在适应本该成虫后的体验,所以白虫的先天性木讷感是必然的。也是为何白虫比秋虫看上去更吃痛。

中秋,成虫已完全适应对外界的反应,进入成熟期。这时是真正考验吃痛程度,也就是“痛阀值”开启。饲养得当的虫子可以从动态上反应为:静不呆、动不浮,稳健与灵活并存;皮干肉润开光有度。这些都是好蛐蛐之所以为好在软件和硬件上的体现。江湖大师的斗前过蛋和斗食的调理都堪称武林秘籍,其作用不外乎提高虫体的耐受度——耐力和耐痛程度。注:吃痛是相对“痛阀值”长而言,并不是不痛,是一种作为防守而言的能力,与进攻的硬度无关,所以再吃痛的蛐蛐在更强有力地,连绵不断地进攻面前都会最终崩溃。(进攻与防守力的比重决定着胜负的天平)

晚秋,日落黄昏下的虫体渐老,对内的自身调节性神经系统衰竭(吃饭拉屎过蛋迟缓);对外的应激反应神经系统呈亢奋状,一冷即僵、一热即油,从早秋的避光转为避口。此时,面对一具尸体来讨论“痛阀值”是没有意义的。

最后总结:一枪毙命不为痛,慢慢折磨痛不绝;从简至繁皆生命,人心虫情系一线!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14-6-20 13:56:47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soso_e179:}{:soso_e163:}
3#
发表于 2014-6-20 13:56:57 | 只看该作者
沙发{:soso_e179:}
4#
发表于 2014-6-20 14:23:16 | 只看该作者
尽管学不会但还是努力去理解。。{:soso_e113:}
5#
发表于 2014-6-20 15:31:21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3:}
6#
发表于 2014-6-20 15:37:02 | 只看该作者
用科学说话{:soso_e113:}
7#
发表于 2014-6-20 15:43:58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82:}
8#
发表于 2014-6-20 16:31:42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0:}
9#
发表于 2014-6-20 16:44:47 |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4-6-20 17:01:32 | 只看该作者
顶。{:soso_e182:}
11#
发表于 2014-6-20 17:09:50 | 只看该作者
{:soso__10169062262133571330_1:}
12#
发表于 2014-6-20 19:17:25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soso_e160:}
13#
发表于 2014-6-20 19:56:06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听谁说的“昆虫没有脑”?还是自己想象的?

点评

有脑有脑,只不过太简单了,主要是靠中枢神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20 22:39
14#
发表于 2014-6-20 20:56:46 | 只看该作者
{:3_293:}
15#
发表于 2014-6-20 22:18:35 | 只看该作者
{:soso__10169062262133571330_1:}
16#
发表于 2014-6-20 22:37:01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00:}
17#
 楼主| 发表于 2014-6-20 22:39:50 | 只看该作者
两河山 发表于 2014-6-20 19:56
楼主听谁说的“昆虫没有脑”?还是自己想象的?

有脑有脑,只不过太简单了,主要是靠中枢神经。
18#
发表于 2014-6-21 00:03:30 | 只看该作者
兄台的贴子都是那么精辟{:soso_e142:}
19#
发表于 2014-6-21 00:56:41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3:}{:soso_e179:}
20#
发表于 2014-6-21 01:18:11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soso__10169062262133571330_1:}
21#
发表于 2014-6-21 09:39:04 | 只看该作者
小虫痴 发表于 2014-6-20 22:39
有脑有脑,只不过太简单了,主要是靠中枢神经。

你论述的观点“痛与不痛”完全基于蟋蟀无脑,你的根基是错误的,其上面的观点就全部是错误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AKJ201201023.htm

点评

ok 我承认对于昆虫大脑的有和无的表述有问题 我想说的是昆虫作为低级生物无复杂脑系统 而痛觉是皮肤表层的神经末梢,将感觉转化为电信号,传给大脑,大脑经过分析,得出是痛,做出相应的反应。形成痛觉,并作出相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21 13:01
22#
发表于 2014-6-21 11:10:56 | 只看该作者
痛阀值,首先是强度,然后才是长度。没有了强度,长度就什么时候也不是!打个比喻,手伸进100度的水中,没有时间长度,立即就感到痛,而放到60度的水中根据各人的阀值不同,耐受时间有长短。而伸进37度的水中永远不会感到痛。蟋蟀也一样,牙硬的蟋蟀痛阀值就高,当对方的蟋蟀的咬力没有达到其痛阀时,斗法多长时间也不会因为痛而败。最多是其疲劳阀值超过了而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4-6-21 13:01:00 | 只看该作者
两河山 发表于 2014-6-21 09:39
你论述的观点“痛与不痛”完全基于蟋蟀无脑,你的根基是错误的,其上面的观点就全部是错误
http://www.c ...

ok  我承认对于昆虫大脑的有和无的表述有问题 我想说的是昆虫作为低级生物无复杂脑系统 而痛觉是皮肤表层的神经末梢,将感觉转化为电信号,传给大脑,大脑经过分析,得出是痛,做出相应的反应。形成痛觉,并作出相应的表现(这与有些类似蜜蜂之类的昆虫能表现出超出其同类的智慧无关)。 所以这个问题就见仁见智了,你说的对。
24#
发表于 2014-6-21 16:33:21 | 只看该作者
您说的很好,站在科学的角度‘品虫’很值得我们学习。另有一事总是纠结想问问您:什么是‘虫药’有可能生产出能使昆虫产生智能的所谓‘虫药吗?
25#
发表于 2014-6-21 16:52:50 | 只看该作者
清澈见地《有道理顶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5-26 01:16 , Processed in 0.15436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