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954|回复: 1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如何判断虫的“干”及“干”的定义之我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6-6 13:57: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阶段,国虫网对虫的“干、湿度”的讨论相当的热烈,我感到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大家对虫文化的喜爱及虫知识的渴望,这也是红旗先生及其同僚们希望看到的积极现象,我也衷心希望国虫网能办成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一个全国各地虫友交友的平台。由于上述原由及我对国虫网的喜欢,产生了一种冲动,想把自己对“干”的定义及如何看“干”的理解之愚见奉献给大家,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只要不是恶意进行人身攻击的贴子我都能虚心拜读。

“干”确实是一个较难理解的概念,古近虫谱上真正谈“干”的篇幅不多,每个人对“干”的理解的出发点也有很大不同,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误解,使初学者看的云里雾里,不知如何把握。有些人将“干”与“嫩”放在一起讨论,认为非“嫩”则“干”;另一些人将对“八格”的要求与“干”混为一谈;又有些人将“当令与适令”与“干”放在一起进行讨论,更有些人将“干”讲的无比高深,怎样难理解就怎样讲;由此引发了许多不必要的争论。以我之愚见,要讨论“干”、首先必须在同一个基础平台上加以讨论,参照物必须有一个同一性,在这基础上的讨论才真正具有实际意义。

一、我对“干”的定义以及与“干”有联系的几个部件的理解:

1)底版:主要包含虫的父辈母辈的遗传基因以及虫在自然环境中的生长条件,虫谱中有底版老足之说,没错,但为了不与虫的老嫩的“老”引起不必要的概念混淆,我强调一个“足”字,即底版要足。不可否认的是底版足的虫,一般都较“干”,但底版与“干”是二个不同的概念。

2)老:我这里所指的“老”是“当令与适令”的概念,是虫可以出斗的最佳时段,如果你饲养得力调教有方,该虫应该比初获时要显的“干”一点。

3)干:即“干燥、干洁”之意,主要指虫的体内含水的比率,当虫的含水比率达到最佳时我们称该虫特“干”。“干”是虫的体质、体力的主要表现,与虫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生长环境密不可分。与“干”相对应的二个概念一个是“湿”,一个叫“枯”。虫“湿”主要由体质差及生长环境过“湿”所引起,而体质差占主导地位。虫“枯”顾名叫“干过头”,主要指自然条件太差且虫的体质又差,以至于虫的身体无法忍受,过了极限的一种表现,由于生理结构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很难恢复。早秋表现在吃食差、无盆长、神态差。自然条件太差是虫“枯”的主要原因。

二、如何看“干”:

“干”在虫体外表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与沪上乃至各地的看“干”高手讨论中发现,结论较为一致,但表述方法率有不同。在这谈谈自己的看法。我看“干”的主要部件是衣翅并结合大腿的干洁。衣翅早秋要求干燥干洁,不带水光。成熟时强调“光从背出”。大腿要求干洁白净,少腿斑,即使有腿斑也要求有规则、对称。看虫首先应强调“干、老、细、糯”,“干”仅仅是判别一条虫子好坏的重要条件之一,“干”的虫在战斗时的表现主要体现在战斗力强,不会轻易言败。

三、对初学虫友的友情提醒:

在学虫的开始阶段,初学者往往把握不住方向,人云皆云,无谓的盲目崇拜。我个人以为不要盲目的拜师,要拜师也要看准了拜,拜师时师傅会选择你的人品,你更应注意师傅的为人,否则误入歧途再想迷途知返就很难了。初学者先不必追求全面,选虫条件太多接受不了,反而对己不利,要抓住重点,选择一个突破口,而后以点带面,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多总结,多观察,多看书。在这里向各位推荐几位前辈及他们的著作供大家参考。

边文华先辈(边老):我最喜欢看的是边老的蟋蟀经,内容全面,文笔流畅,通熟易懂,是一本难得的教科书。肖老的书对南路虫的认识有独到的见解。火老的书总结了自己几十年的养虫斗虫经验,而柏良先生的书对北路虫有自己的见解。当然还有李老的书也有自己实践后得到的经验。看他们的著作并有幸得到他们的亲自指点使我受业非浅。

四、最后谈几点题外话:

论坛上有人提出以下观点:“对虫的理解不一定要学历高(学历高会钻字眼,古人的书越看越糊涂)”对此我谈点个人观点:

1) 学历高对看虫不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2) 学历高看古人的书越看越糊涂我无法理解,有何理论依据。

3) 会钻字眼与学历高低无联系。

4) 爱虫人不应区分学历的高低,是同一条战线。

我们后半闲堂成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了80%以上,不少人毕业于名牌大学(复旦、同济、华师大等全日制大学),我们中有公司经理、画家、大学教师、高级工程师、各类高级管理人才、当然也有普通老百姓(且其中不凡高手),我们相处得非常融洽,虫艺长进很多。二次组队参加苏州肖老举办的高级别的全国大奖赛,2002年获得亚军(后半闲堂大多数成员参加),2007年获冠军(后半闲堂独立组队),证明了我们是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部分人员在公场中也战际霍霍,得到了虫界的首肯。这充分证明了我们不是“学历高会钻字眼,古人的书越看越糊涂”之辈。

说的不妥之处望批评指正.

精华帖子《[原创]如何判断虫的“干”及“干”的定义之我见》,原因:感谢原创,有技术含量,并借鉴帮助!用户操作:金钱5,经验20,魅力15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1
2#
发表于 2008-6-8 13:47:07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纸上谈兵在2008-6-7 11:57:47的发言:
题目是越辩越大.大到长篇大论也无法说清,最后还是不了了知.[em01]

没错。我就没见过一个靠打贴战打赢人的。孙建华说的不错:还是斗虫吧。

玩虫的人,有时候人说话不如蛐蛐叫的明白

[em01]
3#
 楼主| 发表于 2008-6-6 15:02: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司马南网友:

我认为干、老、细、糯的中的老是指底版老足 皮壳枭老之一,所以我在文章中明确了老:我这里所指的“老”是“当令与适令”的概念

4#
 楼主| 发表于 2008-6-6 15:06:14 | 只看该作者

秋收先生又在偷换概念、混淆视听了,我来分析:

难道早秋不"干"的虫 你就不收吗?答:当然要收,但是何以说明:单凭一个"干"字选虫,基本上都会收早虫?这是二个不同的概念。

到了晚秋你拿早秋收的所谓的"干"虫来斗吗?答:到了晚秋、或中秋,早秋依据"干"收来的蛐蛐的体表特征已经变化,但是不能否认的事实是:这蛐蛐早秋确实是"干"的,而且中秋甚至晚秋战功赫赫,何来单凭一个"干"字选虫,基本上都会收早虫?

同意以上论述

5#
发表于 2008-6-6 15:08:07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后半闲堂-宇飞在2008-6-6 15:02:39的发言:

回复司马南网友:

我认为干、老、细、糯的中的老是指底版老足 皮壳枭老之一,所以我在文章中明确了老:我这里所指的“老”是“当令与适令”的概念


原来宇飞兄是此意

宇飞兄早发此帖不是更好,也不必我千方百计,枉作小人。

有机会一定要向宇飞兄讨教。

6#
 楼主| 发表于 2008-6-6 15:14:2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秋收网友:

论坛上有人提出以下观点:“对虫的理解不一定要学历高(学历高会钻字眼,古人的书越看越糊涂)”其实就是秋收网友的观点:

再看我的回复:

1) 学历高对看虫不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2) 学历高看古人的书越看越糊涂我无法理解,有何理论依据。

3) 会钻字眼与学历高低无联系。

4) 爱虫人不应区分学历的高低,是同一条战线。

7#
 楼主| 发表于 2008-6-6 15:24:4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秋收网友:

如果:干=适龄

哪就别定义"干"了,因为虫都有适龄期,都会干.

8#
 楼主| 发表于 2008-6-6 15:32:2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秋收网友:

你简直把没学历当成是英雄的唯一标准了.可笑

9#
发表于 2008-6-8 01:14:59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后半闲堂-宇飞在2008-6-6 15:39:30的发言:

回复秋收网友:

"我这样写也很正常,你自以为学历高,但是我看你不会有所作为的.

在蟋蟀上是这样钻字眼及牛角尖,在社会上,在一切问题上,你都会这样。

难道你在虫上崇拜的人有所作为吗?

你崇拜的人即使出了一点书,也是在误导广大虫友!

你崇拜的人误导了你,你是心甘情愿.道你还要让别人像你一样去崇拜一个在虫上一点都不懂的人吗?"

以上是秋收网友的回贴

秋收网友你认识了解我吗?何以得出以上结论,你把别人说的一无事处,就能显出你的高人一等吗?

有本事拿个全国冠军回来.


你如果感觉拿个全国冠军好是了得,能显出你的高人一等,那么今年有兴趣请你和我能约斗吗?我们不斗嘴,只斗虫怎么样??

[em05][em05][em05]
10#
发表于 2008-6-8 02:11:13 | 只看该作者

玩虫都人谁也不服谁 很正常.

估计在这里也分不出高底 辩不出错对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是我觉得单看这的贴子也看不出个什么来

大家都是玩虫的 还是拿虫子说话吧

这个社会很现实 看的就是结果~

11#
发表于 2008-6-6 14:07:26 | 只看该作者

先顶.在看

12#
发表于 2008-6-6 14:37:05 | 只看该作者

挑战权威,我好像净干这事了,我这样好像是对广大虫友有帮助的,挨骂也忍了。

下面指出宇飞兄文字中一处不妥:

2)老:我这里所指的“老”是“当令与适令”的概念,是虫可以出斗的最佳时段”

我认为老为皮壳枭老,与“当令与适令”无关。

另外干、老、细、糯,四字并重,宇飞兄独将“老”字引申为“当令与适令”,引发二个问题

1、所有虫都有“老”的时间段,因为所有虫相对都有其“当令与适令”时间段。

此观点不能认同,“老”是少数好虫的体表特征,因此“老”为干、老、细、糯之一,为判别好虫之重要标准。

2、因为一旦和“当令与适令”相关,容易使虫友在早期收虫忽略“老”,早期收虫大部分虫还没有当龄,但此时就没有“老”需要看了吗?我认为是有的。“老”的蛐蛐,往往有大将之材,早秋不可错失。

另外我认为看虫和学历无关,看虫强调的是第一义,即看虫之人的直观感受;任何通过文字或者语言来表达的都是第二义,会有失偏颇。因此对蛐蛐认识的提高只有靠多看,多实证,才能有所积累和提高。

文字中不妥之处,还请宇飞兄见谅。

另外宇飞兄之言即我所谓之正途,是很多名家反复探索、印证和修正之路,望广大虫友查之。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6-6 14:51:13 | 只看该作者

借司马南网友的贴子回复秋收网友:

1、先生言:"干"=适龄;单凭一个"干"字选虫,基本上都会收早虫

分析:先生此二观点是有所关联的,即:因为“"干"=适龄”,所以早秋“单凭一个"干"字选虫,基本上都会收早虫

我想请问:一直不"干"的蛐蛐,就一直不适龄?难道只有黄种人能有青春期,黑人不会有青春期?此其一也。

二者,大部分对干有认识的虫友应该知道,早秋就很干的蛐蛐,很多都能在中秋甚至晚秋建功,何来单凭一个"干"字选虫,基本上都会收早虫?此谬二也

14#
发表于 2008-6-6 14:52:19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秋收在2008-6-6 14:39:31的发言:

很简单的事,一个"干"字,只要3个字就可以解决了。干=适龄.你却写了一大片,这也是有文化的一种体现

你欣赏了那么多名人,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希望你用你的文化把自己懂得的虫技术在网上发出让大家一起分享



文字越少,越不易出纰漏

很不巧,就是这三个字:干=适龄,明显存在问题

另外,只要稍微有点逻辑能力的虫友就能发现,宇飞兄和秋收先生说的明显不是一回事,又何来干=适龄三个字来解决宇飞兄的大段文字呢?

还请秋收先生不要混淆视听,混水摸鱼,侮辱我们的人品同时,不要再侮辱我们的智商。

15#
发表于 2008-6-6 15:02:05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秋收在2008-6-6 14:53:39的发言:

难道早秋不"干"的虫 你就不收吗?

到了晚秋你拿早秋收的所谓的"干"虫来斗吗?

我这样跟你解释,难道你还不懂吗?

秋收先生又在偷换概念、混淆视听了,我来分析:

难道早秋不"干"的虫 你就不收吗?答:当然要收,但是何以说明:单凭一个"干"字选虫,基本上都会收早虫?这是二个不同的概念。

到了晚秋你拿早秋收的所谓的"干"虫来斗吗?答:到了晚秋、或中秋,早秋依据"干"收来的蛐蛐的体表特征已经变化,但是不能否认的事实是:这蛐蛐早秋确实是"干"的,而且中秋甚至晚秋战功赫赫,何来单凭一个"干"字选虫,基本上都会收早虫?

我终于找到问题了,不是秋收先生水平不够,而是先生逻辑能力实在不敢恭维。

16#
发表于 2008-6-6 17:31:14 | 只看该作者

不辩不明`````旁观

[em10][em10]
17#
发表于 2008-6-6 19:02:52 | 只看该作者
不可与秋收先生相交,不可与司马先生相辨,不可与宇飞先生比成绩。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6-6 19:45:16 | 只看该作者

引用本人前面说的话:

1)在这里向各位推荐几位前辈及他们的著作供大家参考。边文华先辈(边老):我最喜欢看的是边老的蟋蟀经,内容全面,文笔流畅,通熟易懂,是一本难得的教科书。肖老的书对南路虫的认识有独到的见解。火老的书总结了自己几十年的养虫斗虫经验,而柏良先生的书对北路虫有自己的见解。当然还有李老的书也有自己实践后得到的经验。看他们的著作并有幸得到他们的亲自指点使我受业非浅。

2)

论坛上有人提出以下观点:“对虫的理解不一定要学历高(学历高会钻字眼,古人的书越看越糊涂)”对此我谈点个人观点:

1、 学历高对看虫不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2、 学历高看古人的书越看越糊涂我无法理解,有何理论依据。

3)、 会钻字眼与学历高低无联系。

4、 爱虫人不应区分学历的高低,是同一条战线。

引用秋收网友的回答:

1)“对虫的理解不一定要学历高(学历高会钻字眼,古人的书越看越糊涂)”

2)我这样写也很正常,你自以为学历高,但是我看你不会有所作为的.

在蟋蟀上是这样钻字眼及牛角尖,在社会上,在一切问题上,你都会这样。

难道你在虫上崇拜的人有所作为吗?

你崇拜的人即使出了一点书,也是在误导广大虫友!

你崇拜的人误导了你,你是心甘情愿.道你还要让别人像你一样去崇拜一个在虫上一点都不懂的人吗?

大家能看出点什么来吗?

19#
发表于 2008-6-6 20:11:12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秋收在2008-6-6 15:29:07的发言:

我这样写也很正常,你自以为学历高,但是我看你不会有所作为的.

在蟋蟀上是这样钻字眼及牛角尖,在社会上,在一切问题上,你都会这样。

难道你在虫上崇拜的人有所作为吗?

你崇拜的人即使出了一点书,也是在误导广大虫友!

你崇拜的人误导了你,你是心甘情愿.道你还要让别人像你一样去崇拜一个在虫上一点都不懂的人吗?



你崇拜的人误导了你,你是心甘情愿.道你还要让别人像你一样去崇拜一个在虫上一点都不懂的人吗?

//其他姑且不论,火光汉老前辈和边文华老前辈是二位已逝的老人,这样去攻击已逝之人是否妥当?

火老和边老当真是“虫上一点都不懂的人”吗?火老《60年蟋蟀经验谈》和边老《蟋蟀经》将前人的经验加以总结,又将自己的体会无私的奉献,这样的能力和人品,被秋收先生称为“虫上一点都不懂的人”。秋收先生,您,是否,过于,武断了?

秋收先生,您仙逝之后,别人在你身后指手画脚,称您为“虫上一点都不懂的人”,您将做何感受?己之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于心何忍!!!

难道和火老与边老同一时代的诸多玩虫前辈都是瞎子、白痴和低能儿?火老和边老都是“虫上一点都不懂的人”,居然还认为他们是高手,而且是大高手。

唉,看来秋收先生虫道,已臻化境,如入无人之境,天下无敌之境。

对比火老边老和秋收先生,火老边老是将自己平生对虫的理解倾囊著书(这被秋收先生称为“为了赚钱和误导虫友”);

而秋收先生一面要说明自己对虫理解是另辟蹊径,让广大虫友来学,一面又效仿禅宗《指月录》,一手指月,言:那就是研究的方向。。。。。。

三位先生人品,大家来评评吧,我虽自认小有善辩之材,在秋收先生面前,也快无语了。

20#
发表于 2008-6-6 20:22:46 | 只看该作者

谁把火光汉边文化抬出来的?呵呵,找张遗像当靠山就天下无敌了?两个老的真可怜,都这样了还被人翻出来,不过撤上这两个的更让人看不起

21#
发表于 2008-6-6 20:29:24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乌云在2008-6-6 20:22:46的发言:

谁把火光汉边文化抬出来的?呵呵,找张遗像当靠山就天下无敌了?两个老的真可怜,都这样了还被人翻出来,不过撤上这两个的更让人看不起


乌云兄,我一直认为兄之言辞比较中肯,你是否仔细翻阅了前帖?是谁在侮辱火老和边老劳烦你再仔细看看。

22#
发表于 2008-6-6 21:03:45 | 只看该作者

侮辱不是罪,把这两个前辈抬出来才是罪

有啥观点可以说出来,不要抗着面亡灵大旗,边文化火光汉天下无敌?虫理全通?是权威的权威,参透了3千年的未解之谜?没有,胜过他们的人不在少数,但如果我说秋收就是其中之一呢?

像这种争论,抗出来当旗帜的,免不了要受炮轰,不管是边文化火光汉还是贾似道,死人不会张嘴,不管情不情愿,都只能做活人的炮灰,所以把这两个前辈抬出来,不管有意无意,都是罪之始

至于那些躲在后面假作义愤填膺状的,我只能鄙视一下了,很不值钱.....

23#
发表于 2008-6-7 01:43:01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秋高气爽在2008-6-6 17:57:38的发言:
[em10][em10][em10]

哈哈 妙哉

24#
发表于 2008-6-7 10:16:34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来伊份在2008-6-6 22:16:04的发言:

[em17][em17][em17]

红旗大哥要果断,该封的就应该封。

叫喊什么.叫你一个人玩.吹..有病

[em03]
25#
发表于 2008-6-6 21:11:04 | 只看该作者
住口,你们的争论早已背离虫道,人性暴露无遗,莫给国虫网添堵,望红旗兄赶快插手。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4-18 16:18 , Processed in 0.19041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