蛩 鸣
百年仅见的连续高温。
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上海穿梭的来回。
狼吃肉,狗吃屎,弱肉强食的生存环境。
然,不知不觉中,秋天已悄悄地来到我身边。
现今的上海,灯红酒绿,高楼林立,早已不闻晨光里的婉转鸟鸣,金风瑟瑟中的蝉唱,如水明月下的蛙鼓。
夜半人静,万籁无声,正是伏案夜读好时光。
窗外花园,传来蛩鸣,时断时续,不由侧耳欣赏。
现代都市还有多少天籁?这大自然赋予的蛩鸣,证明着都市里还有着些许绿草丛林,高柳疏桐。
每年的处暑,我都会约上三、五好友,驱车千里去宁津觅虫,然后回沪静养。
在有虫的晚上,我通常会放下报纸、书籍,关闭电脑、电视,坐在虫房里静静地聆听蛩鸣,此刻的世界显得分外的宁静,真有点“蛩鸣夜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
虫分六门,鸣声各异,有徐徐而唱,不急不躁,从容淡定;有急躁高唱,韵律直冲九霄,更有高品青虫,有眼有板,奇鸣偶唱,音调浑圆,犹如山间隐士弹奏着一曲高山流水,倾听间,万虑俱消,心旷神怡。
我以为,雷阵雨后的蛩鸣最好听。住在同济新村的时候,傍晚快下班的时候,一场电闪雷鸣后,空气湿润而清新,树叶上残雨点滴,西边晚霞如锦似缎,原来有气少力的蟋蟀此刻仿佛喝饱了甜美的甘露,开始齐声高唱起来,叫声清越响亮,此时听蛩鸣,犹如在《红楼梦》的凸碧堂里,听着那一声声穿过月光粼粼,波纹涟漪的水面而至的笛声。
时至寒露霜降,蛩鸣渐悲。唐姚含诗曰:秋来吟更苦,半咽半随风。
此时的蛩鸣,因天气变了,环境变了,音调变了,节奏变了,心情变了,听上去总有一缕微微凄凉的感觉。
一场萧萧索索的秋雨在轻轻敲打,一片枯黄的梧桐叶在簌簌作响,此时的蛩鸣,已是一阵生命的绝唱了,听来不动心也难了。
今年处暑将去河南新乡,新开发的处女地。十元二十元就能买到六厘以上的虫,随抓随卖,淳朴的民风,平和的心态,这不正是我所追求想往的境界吗。
但,朋友们只允许我带一个助手去。
发一条前年在宁津20元买来的白大头,三场友谊赛上风,均一夹过门,因喜欢,未送人,养老。
暂别了,宁津,我几十年梦萦魂想的地方。
天气炎热,希望虫友们以一个良好心态去享受大自然赋予的虫季。
最后祝大家工作愉快,保重身体,注意安全,好虫多多。
——蟋蟀情——
于2013年8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