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馬哥 于 2016-3-8 19:04 编辑
白露至,捉虫止.每年捉虫捉到白露收手后,总有许多高兴和遗憾的事令人开心与纠结,今年秋季在浦东捉虫就碰到这样一只未能捉住它而令人遗憾终生的虫王.
2010年9月6日,天气虽已近白露,但气温依然横盘在37度以上的高位,虫友一行三人赶到浦东金桥地区捉虫.从繁星初上的夤夜一直捉到月偏星稀的凌晨,从大片黛绿的豆田捉到黄花盛开的丝瓜棚架,浑身酸累再加挥汗雨下换来了不错的收获,出在三斟边线上的大个蟋蟀不少进了带去的竹筒.休息时三人碰面交流了捉虫的信息,确定了接下来捉虫的方向.喝足了水补充了体力,三人又分头进入到更深更密的丝瓜棚架田里,寻觅还未受到惊扰正刚刚开始雄唱的大厘码蟋蟀.
小高弯腰轻轻地迈着脚步,用心觅听辩识大个蟋蟀发声的位置.由于齐胸高的丝瓜棚架的遮蔽,架下的泥地干硬而且清洁,只长着稀疏的野草及散落的卷曲黄花与败叶.因连续的秋季高温,蟋蟀都没有打洞,在浅泥洞里,在败落的瓜叶下,在浅沟的秸杆堆内,可以轻易翻捉到大个的蟋蟀.随着又有几只大个蟋蟀入网,小高兴致高昂起来,渐渐走到一排围栏前.这时,从正前方约三~四十米远的瓜棚深处突然传来数声底蕴厚实,节奏缓慢的蟋蟀雄唱声,瞿---瞿---瞿---,那声音中力透出一股王者的萧杀之气,顿时,身旁正在恣意乱鸣的小蟋蟀们立刻闭气收声全部停止了鸣叫,禁若寒蝉般地一片肃静,独有那王者的萧杀之声冷漠地向四周泼撒而去,彰显着王者独有的孤独与高傲.
小高闻声激动的心都差点从嗓子眼里跳出来,脚一下子迈出去都有点抖了,摸索着沿围栏绕了大半圈,終于找到了一个入口,急忙侧身入内往那虫鸣声处急步走去.远远地断断续续的还听见那只蟋蟀在怒吼,不多时小高到了离那蟋蟀约十余米处,瞿---瞿!叫声忽然嘎然而止,仿佛那只蟋蟀知道有人靠近了似的,不再发出半点声响来,大地如同进入了真空世界,刹那间,陷入了一片静默中.没了王者蟋蟀的威鸣,小蟋蟀们就像山上没了老虎猴子称起了大王,又叽叽喳喳地胡乱发出声来,没多一会儿叫声就又响成了一片!
小高站在那里没动脚步,想等蟋蟀再一次鸣叫,能在近点处确定蟋蟀的藏身之所.等了有半个小时没见蟋蟀发声,逐打开头灯观察地里情况,瓜田上除棚架支撑处有竹杆尺余间隙地插在泥里,并有众多藤蔓生长攀爬而上,棚架中间是光无一物!干白的地上零零星星地散落着败叶残花,地上基本连裂缝都没有.那只蟋蟀能藏身在何处?!大大的问号闪现在小高的脑海里,怕乱翻会使蟋蟀不再鸣叫,小高没敢下手用地毯式方法去捉它,只是凭着最初的印象轻轻地来到了棚架中间,蹲在田里等那蟋蟀鸣叫.又是长长时间的等待,小高蹲得腿脚都麻木了,于是干脆坐下来调节肢体用最舒服的体位坐等.秋天凌晨的时光,田间露水已经下来,秋风透过棚架的缝隙阵阵袭来.
由于长时间没有剧烈运动了,小高身上的汗水早已收干,秋风带着凉露吹来使人异常惬意.但是等待总会使人感到时间漫长,进入到田间深处早已又过了近一个小时,这时候吹来的秋风不禁使小高感觉到一丝寒意.心中愿想的蟋蟀鸣唱之声至今没有再响起,不敢乱动的小高坐得屁股都有些麻了,还要再等到什么时候?!小高坐不住了,起身开亮头灯,看清地势,从瓜棚的一端起轻轻地把地面上的败叶残花逐一翻开,是小洞或泥缝轻轻地用力插入旋凿微微抖动其边上的泥土,都没见到那只想象中的蟋蟀出现.转眼间到了地块的另一端,一路寻来发觉此地块上基本没有雄性蟋蟀!只见到不少三尾乱蹦出去,猩猩然的小高茫然不知所措,返身又从尾到头再翻一次,还是无果而终.
无奈的小高没有继续乱翻乱动,满含着期望与遗憾来到隔壁临近地块,那里的蟋蟀们正起劲地哇哇乱鸣.小高已无多大的心情去捉它们,只是听见有大个蟋蟀的鸣叫才下手去捉,心中还惦记着那有着王者之威的蟋蟀.小高在临近地块转着圈想再一次听到那蟋蟀的叫声,一直转到东边天际开始显现鱼肚白时,心怡已久的蟋蟀鸣叫声依然没有响起.重又回到原地又细细地搜寻了一遍,一切还是如初!悻悻而又无奈一步三回头小高遗憾地离开了那里.
天已经放亮,三位捉虫人联系碰面后,小高把他的经历告诉了另外二位虫友,听到有蟋蟀一叫其他蟋蟀会闭声不鸣的事后,二位表现出疑惑不信的表情.是啊,这种只有在书上写写的纸上胡说之事,怎会在现实中发生呢!我因当天上夜班没有一块去捉虫,第二天下午四点钟,我打电话给小高,小高说起这事后我相信这是真的,为他无缘捉到这只虫王蟋蟀而遗憾不已,同时祝贺他能有缘亲耳听到这样的蟋蟀叫声,在以后的捉虫岁月里想再听到这样的叫声,一定是极其奢望的事了.
这样的经历我过去也曾碰到过,二十多年了,每年捉蟋蟀的我再也没有缘分听到碰到,今年又因上夜班错过了.1987年我在嘉定江桥六号桥就错过一回,那时为捉虫王般叫声的蟋蟀,我连着多次独自一人去那里,远远地就听到它在叫,但只要一靠近,那蟋蟀立刻就不叫了,任你等再多的时间,它仿佛知道你就在旁边等着捉它似的,不会发出一丝半点的声音来!那只蟋蟀不止我在捉它,每次去都能见到他人翻动过的痕迹,而且一次比一次翻动的厉害,最后一次去时发现整个地块都被他人翻了一个遍,地上种的毛豆全部被拔光,但远远地还是能听见它在鸣叫!时至白露后,捉出来的蟋蟀都老得项皮光溜溜的了,我才不再去捉它,留下了至今难忘的遗憾及思念.
87年捉虫季节,同事小黄捉了一批虫,看上去十分入眼,问何处捉得,答:真如镇舅舅家傍边农田里捉的.于是同事共7人约好骑自行车,花一小时到达曹安路六号桥,小黄的舅舅家.放好车带上工具,7人分头各自捉虫去了.捉虫时间过得很快,竹筒里也陆陆续续装满了虫.总体感觉虫还可以,但没有特别相中的好虫.
眼看已到下半夜3点了.我抓紧在田边,房舍四处寻走,仔细地用耳倾听传来的虫鸣声,渐渐来到了一围墙傍,那是一个很大的种子场,起码有5,6个足球场大,四周用围墙围着.寂静的深夜,除我轻轻的脚步声外,四处都有此起彼浮的虫鸣声,偶而夹杂着哇哇的蛙叫声.我仔细地听着,辩别着,不愿错过一丝认为是好虫的鸣叫声.走到围墙的一扇大门傍时,突然,清晰地传来几声虫鸣:是那样有力,那样浑厚,那样具有穿透力!短短的几声,我马上辩别出是在大门里,而且是直对大门的远方,心中止不住一阵狂喜,这么好听的虫叫声,可是很长时间没听到的啊!马上从大门的中间挤进去,沿着道路直往前赶.
大约走了有50米左右,这时又听到几声鸣叫,和刚才听到的一样响,也没见声音大起来.心中在想:这可真是一只内力雄厚的好虫啊!而且确定了方向,就在前面的墙边!我加紧步伐往前走.快到时,只听左面右面后面三个方向都有人往这里走.一看,是三位同事听到虫叫也赶来了.大家都说这里有一只好虫!于是一块儿走了过去.那是一块乒乓球桌大小的地,一面是水,一面靠墙,一面是高大的电线杆,一面就是我们来的道路.上面种满的毛豆七倒八伏的,地面上坑坑洼洼的全是洞!说明已有人来过!根据眼前的情况,初步断定虫是在毛豆地里.于是大家静下心来等虫再鸣叫.一直等了有1个小时,不见它叫!四个人耐不住了,打开手电,各找一处挖了起来.几乎把地再翻了个个,就没见一只虫的身影!连三尾也不见一只!时间也已到了近5点,天快亮了.无奈,大家只能起身,遗憾地望着身下一片狼籍的土地,收拾好工具离开了那里.
回到厂里议论那一条虫,都说好.还想再去捉!一门心思都在这只虫上了.所以小朱叫我和小陈去拿"六翼飞",也没及时去拿.当时不知,事后极后悔!我们是二二制班,2早2中2夜2休.我在第二个早班,中班,第一个休息日,都去捉那一只虫.但能听到它叫,一靠近就像我来了似的,一声不吭.无法找出它的确切位子.我前前后后一个人大该去了有6,7次,一直无法捉到它!又加上"六翼飞"的死,那一年真是遗憾极了!现在每逢说起这只虫,大家也同样感到没捉到它,是极其后悔的事!
1990年时,我在南汇黄路乡和同事好友大马,中蟀网名:安徽黄虫,去同事夏xx老家农村捉虫,又碰到一只叫声极其雄厚的蟋蟀,为捉这只蟋蟀我把这只蟋蟀藏身的二米多高的整堵农家围墙给挖倒了,如果不是处置得当几乎酿成伤亡事故.
当夜,我和大马二人捉虫到下半夜,没捉到什么好虫,直感到人困马乏口干舌燥,二人找了一块高洁之地坐下来休息,吃着面包喝着水,商量着再去哪里捉虫.二人正谈得起劲时,忽然,前方十余米处的一家农家庄园的围墙根上传来数声雄厚的蟋蟀鸣叫,那叫声叫得我们二人顿时一震,精神勃然焕发,忙胡乱把手中的东西往包里一塞,起身蹑手蹑脚轻轻来到围墙根前,蹲下屏气息声等那叫声再起.还好没等多久叫声即再一次响起,因就近在眼前只那几声鸣叫,我二人就确准了蟋蟀的藏身之处:墙根处的一条缝隙里!放下包裹做好准备,开亮手电,查清墙上的裂缝,动手撬松砖块,轻轻地拿下第一块砖.往里一看:灰浆的缝隙是往左边走的,旋即往左又撬下第二块砖,没有蟋蟀!
再去撬第三块砖,刚把砖块拿出墙体,我们二人同时看见一只硕大的蟋蟀后半身,长长的大腿,长长的尾锋,阔阔的衣盖,尖尖的蛉门,正费力地往灰浆的裂缝中挤进去."快,快!"大马不由得叫了起来,我更是不敢怠慢,以更快的速度接二连三又撬下几块砖来,里面的灰浆情况已经不是裂缝了,而是如同皇宫的大堂了,那只大蟋蟀早已不知去向.我贴近四下查看,想找出蟋蟀是往那里钻进去的,这时,万籁寂静的秋夜里,蓦然传来一丝飘乎的令人毛骨耸然的细小的沙沙声!有沙漏的朋友可能在半夜里听到过这种声音,但那是在放松心情安然入睡的家里,可不是在这里!这沙沙声虽然极其细小但却令人头皮发炸心动过速!
"不好!有危险!"这是我心中闪出的第一个念头,来不及多想,我立刻喊了一声"大马,墙要倒了,快跑!",伸手抓起蟋蟀网转起身就往外急速跑去.跑了十余步外我撇眼往后一瞧,大马已经离开了墙边,于是我放心地快步疾走,走了有约十步时,就听得身后农家园墙处传来一阵轰隆隆的巨响,那二米来高的整堵墙居然倒了!在星稀的秋夜里依然能看见激起的灰雾,灰雾中跑出一个人影,那是大马.我继续往外走,忽然,听到有人断喝:"站住!",我停下脚步转过身,拧亮手电,东张西望地往回走去."干什么的?!"
我看清楚是一个农民穿着短裤光着上身正在喝问大马."什么事?!"我佯装不解地问道,看着从远处走来的我和早已远离园墙的大马,农民嘟噜道:"我家的园墙为什么倒了?!","墙倒了?!不知道啊!噢,你这墙可要小心啊,压到过路行人你可要负责任的啊!","我们是捉蟋蟀的,正好路过这里!"大马也紧跟着说到.睡眼惺忪一脸不解的农民看着手无力器的我俩茫然了,是啊,那是整整一堵二米多高的园墙啊,仅凭二个手拿电筒和蟋蟀网的人,能轻易地放倒的吗?!"走啊,大马,捉蟋蟀去!"我叫上大马往庄外走去,我们二人走出很远回头看时,那个农民正在倒塌的碎砖上四处查看,呵呵,这个倒墙的疑问我想那个农民是一辈子都不会想明白的啦!
经历了这段险情,我俩回头想想都会不自觉地感到后背发凉冒冷汗,是啊,如果不是果断处置,及时逃离险境,而是贪恋捕捉即将到手的虫王,我们俩人肯定会被压在那倒塌的墙下!事后大马曾问过我:"你怎么知道墙要倒了?","你没听见有异常声音吗?","没有啊?!".我明白了,正由于我贴近墙体看蟋蟀的去向,才听到了那倒墙前发出的危险警告沙沙声,而离得远一些的大马没能注意到它;也由于我能及时预感到危险的临近,第一时间选择逃离险境,才确保了人身的安全.捉蟋蟀是一种人生的乐趣和享受,如果不注意安全一味地贪恋捉大虫和好虫,而使自身遭受伤害,那是最不值得的事了!
<<全文完>> |